摘要:1. 孩子有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家庭与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以及处理难题的能力大小,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2. 孩子有阅读的习惯有研究表明8岁前是孩子阅读兴趣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习惯的萌芽期,爱看书的孩子思维敏捷,大脑像海绵一样吸取书中的知识与思想精华。

抗日名将吉鸿昌曾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若想让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发展。如孩子身上已经出现了以下5种迹象,那么恭喜家长的教育有成效的。
1. 孩子有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家庭与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以及处理难题的能力大小,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有专家指出:一个人能力与习惯的培养需要在6岁前完成。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前做好准备,抓住每个教育的契机。培养一个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放手让他自己做,如小孩子抓杯子喝水、喝奶、自己吃饭,大孩子穿衣、收拾玩具、上厕所。
2. 孩子有阅读的习惯有研究表明8岁前是孩子阅读兴趣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习惯的萌芽期,爱看书的孩子思维敏捷,大脑像海绵一样吸取书中的知识与思想精华。 若想成为一名厚积薄发的学习者,阅读习惯是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给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身高的小书架和桌椅,或者将成人书架中靠下端的部分空出来,专门放孩子的书,想看书就能立马够到。 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不能老抱着手机玩,有考证计划的看专业书,或者看小说、杂志都可以。
3. 孩子遇到挫折肯坚持曾经遇到过一个认知能力较弱的孩子,学拼音的时候,b、d、p、q和平翘舌无法区分,考试不及格。别人早早写完作业玩了,他抓着多功能拼音板一遍一遍的练。 人生中难免有挫折、失败、低谷的时候,但就是有些孩子能认识到总有自己力有不逮之处,清醒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并克服困难,具备面对挫折的信心。以后也定能有走出阴霾的时候。
4. 受委屈、有成绩时都愿意第一时间与家人分享家人是孩子最强大的后盾,孩子有了进步或受了委屈能在第一时间和家人分享,证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态度和善,没让孩子感到疏离。 怎样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呢?其实允许孩子有不好的想法,不苛求孩子事事做君子,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评孩子很重要。
只有在心灵上和孩子建立了真正的沟通,亲子关系才是真实的。否则都是说教,孩子表面妥协了,内心只想着等我长大了,再也不受你管。
5. 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好奇探索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求知欲强,不偏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自己发现很多知识和规律。 常常看地球仪的孩子,对地形、国家、方位的概念是整体化、系统化的。常常动手制作手工的孩子对形状、手指力度、材料强度有着更具象的感知。
家长非但不能敷衍孩子的好奇心,反而应该给孩子更多好奇的机会,接触更多新奇的事物、引发更多思考、产生更多问题并且一起寻找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