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8日),一個活動的採訪環節中,三位典型“工科男”穿着的男人成爲了鏡頭下的焦點。

  如大街上的普通人一般,略顯鬆垮的西裝或者夾克,樸實的眼神和神情,在媒體環繞中坐姿略顯拘謹,有人說這三位男人的氣質是典型的工科“鋼鐵直男”。他們的身份分別是杭州灣大橋總師呂忠達、膠州灣大橋總師邵新鵬及港珠澳大橋總師蘇權科。他們共同畢業於長安大學。

  被《衛報》評爲新世紀七大奇蹟的港珠澳大橋,今年10月正式開通,處處可見對於硬科技的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有400餘項。處處可見大西安的貢獻,比如常年駐紮在陝西的國測一大隊負責勘測、爲大橋打造核心部件的中鐵寶橋以及長安大學科研團隊的技術攻關。

  幾天前的珠海國際航天展會,我國自主研製的推力矢量機亮相,之後的推力矢量機媒體見面會上出席的5位專家中,有4位畢業於西工大——王海峯畢業於航天學院;楊偉畢業於航空學院;周國強畢業於理學院;劉永泉畢業於動力與能源學院。

  ▲推力矢量機殲10B。

  昨天的硬科技大會上,王永康在致辭時說,“硬科技精神”包括技術硬、實力硬、志氣硬、精神硬,品牌硬。

  王永康在致辭中的提法是一個有意思的闡述——它實際上涵蓋了過去政治經濟語境中“硬實力”和“軟實力”雙重領域。從西安,到上海、北京、深圳,誕生於西安的“硬科技”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地區和機構接受。

  ▲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王永康致辭。圖 |宋鵬、藍仁瀟

  

  注:1990年,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政治學季刊》上率先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意圖以此定義一個地區在文化、價值觀、影響力、感召力等方面的“實力”,以與包括經濟、技術等各種易於量化的“硬實力”區分。

  

  1

  有關於什麼是硬科技,無需再述。在過去的一年,這個詞在西安反覆被提及,出現在媒體的報道、政府報告以及各類創業大賽之中——在去年,西安的多所高校,如西工大、西交大等學校乘上了硬科技的順風車,開啓了師生共創的硬科技創業之路。

  硬科技這個詞首次出現是在2010年。

  《科學導報》在2016年發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個詞的源起:在三體“硬科幻”的啓發下,米磊博士2010年率先在微博中提出了“硬科技”理念。

  在當時,互聯網創業大潮湧動,據說北京的咖啡館裏談項目的,十個人裏有九個都是談互聯網項目的人。遠在陝西的一個科學家突如其來的想法,在當時多多少少看起來有些不合時宜。

  ▲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圖 |宋鵬、藍仁瀟

  可能,也很少有人有興趣去了解,到底什麼是硬科技,雖然這個概念起源於《三體》,後來又不斷的完善。或許,就連米磊也沒想到,硬科技這三個字會在以後成爲西安發展上的一個品牌。

  以及,這個詞用了6年多時間,才正式爲公衆所知曉——2016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調研視察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果展中科創星展位時,米磊介紹“硬科技”這個名詞後,李克強說:“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還要高的技術,你的這個說法很有趣,我記住了。”

  2

  把硬科技從一個新創設的科技概念變成城市未來發展規劃,就是從西安開始的。

  灃西新城是陝西省第一個將“硬科技”概念付諸實施並已成功落地的創新新城。2017年的西洽會上,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看到西部雲谷硬科技小鎮的時候,講:“這個好,這就是硬科技的具體落實。要在全國打好硬科技在西安的品牌!”

  在米磊和前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飛的推動下,硬科技開始了從科技概念向經濟活動、公共話語和公共政策體系的轉化。

  去年8月份的中國共產黨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問到了幾個問題。

  

  “爲什麼我們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較好,但多年來,工業不大不強,工業這塊短板就是補不上?

  爲什麼西安軍工資源優勢全國第二,還承擔了國家軍民融合的試點任務,但軍轉民、民參軍發展不夠、產業不大,軍工優勢轉化爲經濟發展優勢不足?

  爲什麼我們科研院所林立,大專院校衆多,重大科研成果層出不窮,但在我市轉化能力不足,牆內開花牆外香?”

  

  科研院校多,工業門類多,軍工資源強大,但從西安到大西安,光大是不夠的。在此之前,外界有關於西安發展,提到最多的說法是“被耽誤的黃金十年”,這十年裏,西安沒趕上互聯網的浪潮,是投資窪地,民營企業少,互聯網看杭州,大數據在貴州,西安有什麼?

  是繼續躺在文化歷史遺產上喫老本,還是放眼於未來,讓西安的這些資源全部運轉起來,向外界展示一個新的西安?

  市委書記王永康在提到硬科技之於大西安時講,“西安要抓住硬科技就能找到追趕超越的新跑道,就能抓住換道超車的新機遇”。王飛說,“所謂換道超車,就是硬科技是可以爲西安打造出一條新的道路,這條路通往新的領域,新的市場,新的生產生活模式”。

  這一年的11月,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在西安召開,西安宣佈將打造硬科技之都。硬科技創業的大火,終於在西安被徹底點燃。

  3

  站在西安“硬科技”發展的時間軸上往回看,這一年是西安硬科技發展歷史上熱鬧非凡的一年。

  其中所展現出的高效率,是以往在西安不曾見到過的。

  從硬科技大會的召開,《硬科技白皮書》的發佈,再到一系列硬科技政策的落實,從物理空間——如硬科技小鎮以及諸多衆創載體、創業街區的建設,到各類創業大賽的舉辦。

  而對於硬科技的重視,使得西安的創業氛圍大爲改觀,這其中包括了軍民融合領域的探索,以及對高校產學研項目的推動。

  去年的時候,我跟幾位大學生創業者聊天,發現幾個有意思的意向。

  首先是高校的轉變,一項項科研成果源源不斷的從實驗室走出來,成爲在校大學生創業的資本之一。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一來是學校的分賬制度難以激發師生創業的熱情;二來,因爲對於商業運作的不熟悉,很多時候高校的研究成果是被賤賣的。

  硬科技創業的出現,爲高校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

  ▲圖 |宋鵬、藍仁瀟

  另一個是,學生們的變化。以往我們談及陝西,談及西安,都會問到一個問題:在陝西讀書的大學生們,爲什麼對陝西沒有歸屬感。

  但在我與這些高校創業者的聊天中,聽到的完全是對於學校變化的稱讚,以及對當下西安的看好。這種個人對於一座城市觀感上的扭轉,得益於過去這兩年西安城市形象以及辦事效率的變化。

  總的來講,人們在這裏看到的是一條通向未來的路。

  4

  談到硬科技,只侷限於西安是遠遠不夠的。

  硬科技在全國各地都被提及。北京表示雙創服務更加偏重“硬科技”,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主辦的沙龍主題爲硬科技創業生存指南;

  國科大杯創新創業大賽上,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講到,中科院下一步的動作就是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讓硬科技變現;

  上海國際創客大賽主題是“硬科技·創未來”,在烏鎮舉辦的互聯網大會,顯露出諸多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硬科技,甚至在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硬科技也成爲主要關注對象。

  ▲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現場。圖 |宋鵬、藍仁瀟

  除開創業領域不談,硬科技也被資本市場所關注。

  2018年網易未來科技峯會上,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做演講時提到,中國未來十年科技投資機會有兩個關鍵詞:硬科技和全球化。中國硬科技的全球化和國外科技企業利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在未來十年擁有非常巨大的投資機會。

  而在今年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雲知聲創始人黃偉講到,美國拿華爲、中興開刀的時候,我們終於發現在很多關鍵技術節點上我們都受制於人。模式創新終有盡頭,國與國的競爭不是靠誰點的外賣多,終究還是靠硬科技,硬實力……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了未來的戰爭。

  這對於西安來講,是一次巨大的機會。只要沉下心思,認認真真的做好硬科技產業佈局,培育孵化硬科技產業,讓硬科技行業成爲西安這座城市的新動力。

  同時,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等單位發佈的《2017中國城市硬科技發展指數報告》裏,西安的硬科技發展綜合指數在24個觀察城市中名列第六。

  5

  前兩天,全國最新經濟排行出爐。

  西安市統計局發佈前三季度西安經濟發展數據,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5884.31億元,進入全國20強,有人算過,上一次西安進入全國前20行列,還是在38年前。

  這無疑會讓人開始重新審視西安,改變以往對於西安的刻板印象。它既有歷史所以留下來的遺產,亦有敢於走一條新路的勇氣,決斷的視野以及國家擔當。

  讓人們對這座城市重拾信心的,也並非這個統計數據,而是這兩年來西安的諸多舉措和改變。無論是行政效能改革還是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

  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一開始是在補齊創新轉化能力短板,發展城市經濟,實現換道超車;而在發展一年之後,它的意義又更進一步:以此建立城市的新形象、新氣質。

  然而,一個產業集羣的產生壯大,並非是朝夕之間就能形成的。尤其是硬科技產業,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科研、成型以及產生商業價值,都需要時間來磨。

  就像出席此次硬科技大會的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喬治·斯穆特所講的那樣:西安打造硬科技,不僅僅要創造新的行業,而且要創造新的工作,創造出一個更好的企業生態系統,讓西安成爲更大領域內的產業之都,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孵化器,越來越多的企業都來到這樣的城市,能夠將他們的才能和貢獻貢獻給城市。

  作者:陳鏘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霹靂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今日『美觀LIVE』文章

  點擊上圖,即可閱讀本期『美觀LIVE』文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