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教授,您請。”

“龔老師,您~先請。”

“梅教授,您在我前排坐着,您先下車。”

“龔老師,我必須等您下車之後再下。”

“爲什麼呢?”

“因爲我是有原則的。其一,我是學校的老師,我是主人,主人應該讓客人先走;其二,您比我年長,理應您先走。”

……

龔亞夫老師即興表演與梅德明教授的“交流”。

這是龔亞夫老師在2018TESOL中國大會7月21日上午的主題演講中,引入的一個早上與上海外國語大學梅德明教授之間的小故事,龔老師惟妙惟肖的解說加表演讓全場時不時地爆發出掌聲和歡笑聲。龔老師借用這個例子來說明行爲中的價值觀也是交流的重要部分,那麼究竟龔老師是如何重新定義“交流”的呢?

龔老師着重講述了影響交流的其他因素。交流不僅僅是簡單的對話,通過對話所展現出的還有一個人的品德、成長性思維和價值觀,這些都會影響其交流能力。比如上面的例子中,龔老師感受到了梅教授的尊重和高尚品格,這些都是在“誰先下車”這個基礎交流信息之外的內容。

此外,龔老師還提出,好的交流者不僅取決於我們說什麼,還在於我們做什麼,即交流需要體現在思想、情感和行爲等價值觀中。一個好的交流者應待人友善、尊重他人、關愛他人;一個好的交流者會易地而處、換位思考,實現從單向能力發展到全人發展的轉換。

除此之外,龔老師還大力推崇傳統文化價值觀,仁、義、禮、智、信是老祖宗的精髓總結,不可輕易丟棄。

那麼作爲英語教育者,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需要有:

* 寬容的態度,能夠包容不同意見;

* 對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大度、容忍;

……

* 做一個有原則的人。

最後,龔老師話鋒急轉,一語切題,建議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的名稱改爲:Teaching English to Students for the Orientations of Life。小夥伴們覺得這個新詮釋如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