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是由於接受過改造,“丁先皇”號船體側面的船名和漆面狀態非常好,而“陳興道”艦的情況就要糟糕一點,艦尾甲板靠前的位置上有明顯的掉漆和流鏽,部分還有因爲塗新油漆前沒剷掉舊漆而留下的“油蛆”,筆者和朋友起初認爲這也許和他們的艦艇長期在熱帶水域活動有關,但在登艦後,相關的認識就被完全改變了。越軍艦艇僅開放部分走廊和前後甲板位置,本次參觀的順序是從船尾登艦,而後經直升機甲板、側舷走廊一直到前甲板,再沿着對側走廊返回後甲板離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越南海軍人員荷槍實彈的站在登艦口兩側,一臉無禮地看着登艦參觀的民衆。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尤金少將]

201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閱兵在青島港的濃霧中遺憾地結束了,延綿不絕的大霧與斷斷續續的直播讓絕大多數軍迷都未能一睹煥然一新的共和國海軍的風采,而之後的新聞也沒能足夠清晰的圖像。

  人氣最高的外艦,“大家老婆涼月”

但是這並不妨礙24號的外艦開放日活動,整個活動週期內民衆都可以一睹各國軍艦的風采。不過身處內陸地區還需要上班的筆者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最終只能委託朋友帶上我的“眼睛”和“耳朵”,在各國的艦艇上做做“間諜活動”23333。

由於我們在每艘軍艦上都收集到了數量可觀的信息,所以這次我們可能要把對各艦和艦上成員的直觀感受以單獨的文章逐一列出,本文就先從此次越南海軍來訪的兩艘“獵豹”級護衛艦說起。

對於越南這個國家,絕大多數國人都並不感到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短短的70年時間裏,我們與越南有着太多的恩怨情仇,曾經堅實可靠的盟友轉眼間就變爲對手,雙方在大陸和海洋上的軍事衝突陸續到上世紀90年代才結束。即便在筆者上學的時候,同學中都還有很多參與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和西沙、南沙海戰的英雄們的子女。

當然,在和平和包容的大背景下,提這些東西或許顯得有些翻舊賬的意思,但是不能忽視的是,中越兩國至今依然在島嶼歸屬問題和海洋資源開發問題上矛盾重重,海洋權益的衝突嚴重製約着兩國關係的發展,因此這次兩艘越南海軍主力護衛艦的到來才成爲了中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

越南海軍雖小,但依舊是東南亞海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說到獵豹級護衛艦,雖然噸位只和中國海軍作爲“雜役船”和“專屬經濟區存在艦”的056型輕型護衛艦相當,但在越南海軍中卻是絕對的主力。在越南海軍的作戰預案裏,在K-300P反艦系統與S-300防空導彈系統的支援下,以“獵豹”級爲核心的越南海軍水面艦隊將與以“基洛”級潛艇爲核心的水下戰鬥羣、以蘇-30戰鬥機爲核心的的襲擾羣在南海周邊相互協調,實施遊獵作戰,對交戰國的島礁設施、艦隊和過往商船進行打擊。

近幾年越南加大了對海軍建設的投入,隨着越南海軍訂購的各式新式艦艇陸續抵達,越南海軍的實力將會進一步增強。以這次閱兵爲契機,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下越南海軍裝備與人員的現狀,做到管中窺豹。

實際上早在越南海軍抵達青島前,有關他們的吐槽就已經在微博上出現了,相關圖片顯示由於座椅較低且相關指戰員身高較矮,“獵豹”航海艦橋內視野奇差無比,可惜的是,本次開放活動並不包括艦橋,我們無法一睹相關設施是否真的存在如此不合理的狀況。

微博上網友的吐槽

這裏先簡單介紹下兩艦的基本情況:

011丁先皇號 屬於11661E (獵豹 3.9)型,2007.10.7日在澤楞諾多斯克廠下水,2010.12.12完工,2011.3.23正式交付越南海軍進入現役。

015陳興道號 屬於11661E (獵豹 3.9)型,2007.11.27日在達吉斯坦船廠下水,2011.3.16完工,2011.8.22正式交付越南海軍進入現役。

艦艇外觀

筆者的眼線在4月24日上午就抵達了越南護衛艦所在的碼頭,並開始在中遠距離觀察這兩條軍艦,雖然同屬“獵豹”級護衛艦,但“丁先皇”號和“陳興道”號在後艦橋與上部結構上還是有所區別的,由於“陳興道”艦採用簡易的半截式露天機庫,其攜帶的卡-28直升機前半截在艙內,後半截還得依靠摺疊式帆布進行保護。但在實際運用中越軍發現其露天機庫效果不佳,遂提出對奇葩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丁先皇”號率先採用了類似956-EM級驅逐艦的伸縮式機庫,這樣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爲直升機提供更好的維護保養。這也是兩艦最爲明顯的區別。

“陳興道”號的艦尾指揮塔和後部結構,注意玩手機的軍官們

“丁先皇”號的艦尾機庫與航空指揮台結構

就艦艇側面和正面的觀感而言,兩艦確實充滿了典型的俄國造艦的風格,焊縫處理非常粗獷,鋼板落差也十分明顯,不同區域外部設施連接點存在明顯毛茬,顯然,這些焊切口與焊接口一樣,充滿了“傻大黑粗”的風格,相關的救生設備和扶手的切口也並不平整,顯然未經過打磨處置,可以說是非常斯拉夫了。

“丁先皇”號側面顯得非常粗獷且未經表面處理的焊縫,與之相比,艦艇表面的凹凸不平反而不那麼明顯了

從船的側面看過去,高大的煙囪、粗壯的反潛魚雷與反艦導彈發射筒集中佈局的艦舯充滿了武德,但就在他們旁邊不到5米的位置上,卻駕着一挺老舊的高射機槍,顯得非常違和,不過這個機槍的位置倒是讓筆者感覺非常的微妙……要知道,南沙海戰時,“南充”號護衛艦將島礁上的越軍打得血肉橫飛的雙聯裝14.5mm高射機槍也是安裝在這個位置的,不知道越南人有沒有吸取那時候的教訓呢~

“丁先皇”號側舷,艦舯堆滿了各式武器

可能是由於接受過改造,“丁先皇”號船體側面的船名和漆面狀態非常好,而“陳興道”艦的情況就要糟糕一點,艦尾甲板靠前的位置上有明顯的掉漆和流鏽,部分還有因爲塗新油漆前沒剷掉舊漆而留下的“油蛆”,筆者和朋友起初認爲這也許和他們的艦艇長期在熱帶水域活動有關,但在登艦後,相關的認識就被完全改變了。

登艦口一臉輕蔑與不屑、荷槍實彈警戒的越南水兵,注意他腳下部分艦艇表面糟糕的漆面和焊線

越軍艦艇僅開放部分走廊和前後甲板位置,本次參觀的順序是從船尾登艦,而後經直升機甲板、側舷走廊一直到前甲板,再沿着對側走廊返回後甲板離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越南海軍人員荷槍實彈的站在登艦口兩側,一臉無禮地看着登艦參觀的民衆。

這點讓人非常不爽。要知道,其他艦艇登艦位與兩舷絕無持槍士兵,即便有人員攜帶武器,也是爲了給參觀者參觀和把玩的,也絕對沒有用這種表情和目光來對待東道主國民的。

“丁先皇”號前甲板上威風凜凜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但旁邊扶手下部裏出外進的油漆以及粗糙的補強筋就讓人有些不敢恭維了

登上甲板後,可以聞到濃烈且帶有一定刺激性的油漆味道,加上艦艇內部柴油發電機排出的柴油味,讓參觀者十分難受,船內的廚房似乎不合理,你能在全船的所有位置聞到食堂做的蒜蓉爆大蝦的味道。當然,想必在船上的水兵會更加難受些(PS:也許他們在熱帶地區開慣了空調所以覺得無所畏懼了?)。

如果用耐火漆的乾燥日期推算,這艘艦“粉刷一新”的時間不會超過一週半,且只粉刷了艦面建築及甲板,並沒有粉刷容易受損和需要保養、留下了斑斑鏽跡的船體側面,只是在上層建築上做一些“表面文章”。在下艦時,筆者的朋友甚至在部分舷窗、航空艦橋和雨刷器上發現了塗裝時灑落的油漆,越南人顯然連表面文章都做得極爲敷衍。

航空指揮艦橋玻璃和雨刷器上殘留的油漆痕跡

不過該艦的尾部直升機甲板仍有值得一提的地方,起降點周遭有明顯的近期多次使用過的痕跡,識別標卻十分清晰而明顯,其後航空艦橋可以被參觀者看到部分的窗戶也被掛上了窗簾,顯然,越南海軍並不想讓參觀者窺伺其中的祕密,而且他們正在更加重視與頻繁地使用其艦載直升機,這說明越南海軍對“獵豹”級相對貧弱的反潛是有深刻的認識的,因此也更加重視利用僅有的卡-28進行補足。

磨砂有所缺損,但標識卻相對明顯的尾直升機起降甲板,算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參觀完了後甲板,便是走廊,前後甲板間的走廊只有一米多寬,高度也不是很高,即便是兩個瘦子並肩行走也比較勉強,頗有一種老《甲午風雲》裏“致遠”艦(實際上是老“延安”號護衛艦,也就是晚清訂購的“永績”號炮艦)的感覺,柴油味也要比外面重上幾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狹窄的艙室走廊也算是蘇/俄艦艇的外在印象之一了。

不過筆者比較在意的是,如果是人高馬大的俄國士兵在這樣的過道里行動的話(“獵豹”級也在俄羅斯里海艦隊服役),那側舷走廊豈不是就要變成單行道了?一旦艦艇在交戰中受損,相關的損管人員是否可以攜帶救助器材在這些走廊中快速抵達相關的受損區域並進行維修呢?

走廊與艙室的鋼板表面處理也極端粗糙,而且也存在印度式走線

走廊的兩側掛滿了越南海軍的“歷史”圖片和宣傳畫,不過比起這個,更值得在意的是走廊四周的印度式神仙走線,到處都是紮起來的亂糟糟的線管,這種易損的結構看起來遠不止印度一家使用,第三世界國家艦艇的未來還真是令人擔憂,筆者甚至一度懷疑這船是單純爲了對付出來換外匯的。不過仔細想想,筆者看過內部照片的印軍“卡辛”級驅逐艦與敘利亞海軍的“別佳”級火炮護衛艦,其船內線路也是這樣佈局的,也許這就是“毛子船”的特徵之一吧。

船內照片牆的風格倒是和國內很像,不過其他東西就太粗糙了,到處都是並不平整的漆面和毛茬,以及管線,連照片牆的背板都不那麼工整

走過側舷走廊就是武德高地前甲板了,AK176主炮、“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與干擾彈發射器將甲板的後半段擠得滿滿的,當然,這裏也逃不過敷衍的油漆和粗糙的補強焊點,不過甲板表面的保護漆還算是工整,起碼沒有大面積的脫落和容易生鏽的無漆區情況發生,姑且十分打個七分吧。

“丁先皇”號的前甲板與越南軍官,注意鋥亮反光的前甲板

這裏需要額外科普下,很多參觀者對於俄式艦艇爲什麼採用紅色甲板而不解,這裏有個冷知識,這層紅漆其實就是防鏽底漆,蘇/俄海軍艦艇長期處於寒帶和近寒帶地區,由於外部環境惡劣,其艦麪人員數量較少,崗位也相對固定,也就沒有像其他國家海軍一樣在防鏽漆外面塗上那層價格相對高昂的以橡膠顆粒和防火膠爲主要材料的深灰/綠色防滑漆。

當然其他國家在購買相關的俄式艦艇後,大多會在原本的防鏽漆外補上一層防滑漆(比如中國海軍的“現代”級)或者墊上一層防滑墊(印度海軍和緬甸海軍早期就是這樣處理的)。不過越南海軍卻並沒有採取相關措施,不知道是成本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本次越艦之行,感受大致如下:

獵豹級在輕型噸位下配備了導彈、魚雷、水雷及艦載直升機,可謂是一艘火力齊全短小精悍的護衛艦。但在這樣的外表下面,其設計風格、管線系統、通風系統與佈局依然延續着蘇聯小型護衛艦的設計特徵,做工相對粗糙,人員舒適性差,艙室設計依舊存在相當程度的不合理,人機功效也較爲低下,且越軍目前尚未對其中一些不適合自身使用的設施進行改進;

雖然海軍人員在特定領域的訓練程度教幾年前有明顯提升,但對於艦艇的維護和保養在相當程度上依舊是流於形式,整體戰鬥力提升有限,但其對於中國的假想敵定位恐怕仍沒有明顯改觀,下一步的建設依舊值得警惕。

特別感謝鑑羣員“齊藤家的米格”提供的情報照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