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演唱會還有

3670天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真空衰變。前兩天說到發生真空衰變,整個世界將土崩瓦解,那麼爲什麼就會一定如此呢?

我們知道,如果把整個物質宇宙比作是一幢大樓,那麼組成這幢大樓的磚石便是各種基本粒子,而它的地基便是真空。地基的性質一旦發生顯著的變化,大樓的面貌或性質必然隨之改變。目前的研究認爲,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所預想的真空衰變,那麼至少希格斯場的值將會是現有數值的大約1億億倍。由於希格斯場賦予了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所以我們可以粗略地認爲,基本粒子的質量與希格斯場的值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說,發生真空衰變時,宇宙中所有擁有質量的基本粒子,都會變得無比重,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運動。

在這樣一個希格斯場的值極端變大的世界中,變重的電子將很難繼續繞着原子核分佈,同時,強作用力的影響將會變弱,而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正是由3個夸克在強力的作用下結合所形成的,所以中子與質子會發生衰變,釋放出其中的夸克,原子核也無法維持自身的形狀。由此一來,真空衰變就會導致所有的結構,在原子尺度上土崩瓦解。至於發生真空衰變後的宇宙會變成什麼樣,由於我們目前還不能掌握彼時宇宙中基本粒子的質量,所以目前還難以想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各種基本粒子之間的作用力肯定與現在截然不同,另外,由於光子原本就不受希格斯場的影響,所以它們將繼續以光速前進。

說到這兒,你可能就會想起來一個說法,這個說法說的是,在宇宙誕生之初,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混雜在一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混沌世界中,而當時,希格斯玻色子尚未出現,生成它的基本粒子也和其他基本粒子一起,在混沌的世界中以光速運動。不過猛然間,宇宙開始了暴脹,溫度開始迅速降低,由此希格斯玻色子得以生成,並同時賦予了除光子外的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我們的世界才得以誕生。剛纔說到,如果發生真空衰變,希格斯場的值將會是現有數值的大約1億億倍,基本粒子的質量也會急劇增大,那麼如此說來,宇宙在誕生之初是不是就已經發生了真空衰變呢?

其實並沒有,前幾天說過,發生真空衰變時,宇宙空間中應該會因隧穿效應,而突然出現性質與現在宇宙完全不同的空間。但迄今爲止的研究表明,在宇宙初期發生的真空相變中,真空狀態很可能是一點點地連續發生變化,最終才穩定成現在這個樣子,並不是嗷一下的。所以,這種平穩的變化並不是真空衰變,現在在基本粒子物理學中,人們將其稱爲“弱電相變”。

不過,也有觀點認爲,如果宇宙初期發生的真空相變是真空衰變的話,就能很好地解釋現在宇宙中物質的量。那麼這一真空衰變會是我們昨天說到的由原初微型黑洞所引發的嗎?那就不知道了。總之,在宇宙誕生之初,其所發生的相變究竟是平穩的變化,還是劇烈的衰變,目前還不得而知。

在這個小系列的最後,我們再回到最原本的問題之上,那就是真空衰變真的會發生嗎?

昨天說到,在可見宇宙中,發生真空衰變並將世界吞噬的幾率大約爲10的554次方年一次,但這其實是個妥協的結果,實際計算的結果爲10的284次方年到10的1371次方年一次,誤差如此之大的原因就在於頂夸克。

迄今爲止的實驗結果表明,頂夸克的質量在170GeV-175GeV之間,正因爲頂夸克的估算質量存在着一定的波動,所以才導致預測真空衰變發生的幾率也相應的存在一定波動。質量越大,就意味着受希格斯場的影響越大,發生真空衰變的幾率也就越大。所以,現在問題的關鍵點就落到了頂夸克之上,頂夸克說:我也不知道我一個老實本分的基本粒子,怎麼就成爲了決定宇宙命運的勝負手了,所以說,一個粒子的命運啊...算了。

總之,計算結果表明,只要頂夸克的質量再增大10GeV,那麼發生真空衰變吞噬宇宙的幾率,就會提高到幾十億年一次到100億年一次。這個時間跨度與我們宇宙的年齡基本差不多。所以我們真應該慶幸一番,頂夸克沒有那麼重,如果頂夸克及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與現有質量稍有偏差的話,說不定宇宙早就被真空衰變所吞噬了,可見,宇宙的物理定律是建立在極其微妙的平衡之上的。

好吧不管怎樣,至少我們現在還沒有被真空衰變所吞噬,頂夸克的質量到底是多少,弄沒弄清楚也不要緊,我們不妨悲觀一點,就把它算作是175Gev,也就是發生真空衰變吞噬宇宙的概率是10的284次方年一次,甭管這個概率多小,它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我們現在就面臨着兩種可能的現狀。

第一種是真空衰變已經發生,第二種是尚未發生。如果真空衰變已經發生,那麼整個銀河系必然在劫難逃,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其現身的區域,也不知道真空衰變何時可以擴展到我們這邊。好在目前人們還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沒有星系或恆星突然消失的場面。當然了,有可能的情況是,發生真空衰變的區域,距離任何一個星系都很遙遠,它們還沒有施展拳腳的舞臺。另一方面,真空衰在不可見宇宙中可能正在發生,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不用對這個區域的真空衰變有絲毫擔心,因爲此處的宇宙空間正在以超光速遠離我們而去,但真空衰變區域的擴展速度是無法超過光速的,所以我們可以繼續做我們的春秋大夢了。當然了,不可見宇宙正在發生真空衰變,並不意味着可見宇宙就不會同時發生真空衰變,所以還是且行且珍惜吧。

第二種現狀就是,不論是宇宙何處,真空衰變都沒有發生。但是時間永是流駛,街市卻未必永遠太平,甭管幾率多小,歷史進程波詭雲譎,假以時間的力量,如果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話,那麼真空衰變就一定會發生。但問題是,我們的預言靠譜嗎?未必。

事實上,無論是真空衰變,還是其發生併吞噬宇宙的幾率,這些預言都是建立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之上。儘管幾十年來,標準模型由於與各種實驗結果相符而得到了廣泛認可,但依然存在一些無法用標準模型解釋的現象。於是,粒子物理學家們正在致力於創建一個超越標準模型理論的新理論。

在這其中,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候補理論便是“超對稱理論”,這個理論我們在前幾天的節目《X粒子重置宇宙》中也提到過,超對稱理論認爲,標準模型中的每一種基本粒子,都存在着與之相對的“超對稱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在計算真空能量時,就必須也考慮到超對稱粒子的影響。如此一來,就可能出現實際上並不存在標準模型所預言的真真空的可能性。

不過,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又會引發新的問題,那就是根據其性質,可能會發生迄今爲止從未想象過的另外的真空衰變,這一觀點認爲,如果存在超對稱粒子,即使不存在希格斯場的值增大爲1億億倍的真真空,也可能會因爲超對稱粒子的質量,而存在能量低於現在真空的真真空。而至於這樣的真空衰變其發生的幾率有多大,由於其取決於超對稱粒子的性質,所以在尚未發現超對稱粒子的今天,我們還很難做出合理的預測。

除了超對稱理論之外,另一個候選理論便是超弦理論,超弦理論認爲,可能存在10的500次方個性質截然不同的真空,真空的性質不同,同一種基本粒子也會擁有截然不同的性質,粒子不同也就預示着不同的宇宙,甚至有可能存在着無數個宇宙,也就是說,在無垠的宇宙中,或許到處都在發生着真空衰變,現在就已經存在無數個不同的宇宙了。至於超弦理論如此說的依據何在,以及我們究竟該怎樣理解,實在不知道,還是另請高明吧。

好了三天時間又水完一個話題,總之所有的關於真空衰變的一切,目前都處於假想之中,但願我們的世界不會被真空衰變所撕裂,而當這一天到來之時,我們目前也不知道該如何倖免,甚至也不知道該如何互相安慰,只能說:或許生,本就是一場幻夢,而毀滅,是夢的破碎,抑或是夢的清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