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7年馬拉西亞脫離英國獨立之後,郭鶴年率先發現了內銷品市場的真空,同馬來西亞政府一起創辦了該國第一家煉糖廠,僅僅用了幾年時間就成爲馬拉西亞“糖王”。對中國市場相當看好的郭鶴年,自然也收到了難以想象的回報:旗下的“金龍魚”糧油品牌進入中國內地28年,目前已經佔據了我國40%的糧油市場,每年賺走的真金百億多達1600億元。

衆所周知,中國改革開放伊始,“下海”成爲很多眼光超前的有志之士的首選。他們放棄了原有的生活,投奔到創業的浪潮之中,成就了不少影響力極大的著名企業家。實際上在“下海”流行之前,中國老百姓還有過一段更爲清苦的時代,那時不少難民和勞工爲了討口飯喫,都選擇了“下南洋”。

“糖王”之父

在這些選擇“下南洋”的衆多普通人中,就有來自福建福州市一個村莊裏的郭欽鑑。當時的時間是20世紀初期,郭欽鑑兄弟四人來到馬來西亞討生活。在外打拼的過程中,郭氏兄弟完美展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很快擁有了當地知名的“東昇公司”,專營白糖、大豆、大米。隨着幾個哥哥在戰亂中各出意外,整個東昇公司的重擔落在了郭欽鑑的身上,而郭欽鑑也不負所望,將東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他本人亦成爲了當地有名的富商。

“糖王”誕生

1923年,郭欽鑑的兒子郭鶴年出生。由於當時郭家在當地已經頗具財富,因此郭鶴年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展現出高人一籌的商業才華。郭欽鑑去世後,郭鶴年在母親的建議下,和幾位家族成員一起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鶴年被推選爲董事主席。

1957年馬拉西亞脫離英國獨立之後,郭鶴年率先發現了內銷品市場的真空,同馬來西亞政府一起創辦了該國第一家煉糖廠,僅僅用了幾年時間就成爲馬拉西亞“糖王”。1970年,他再次以驚豔衆人的超前眼光,搶在全球糖價上漲之前大批收購原糖,最終掌握大馬80%的糖業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控制的食糖量佔比高達20%左右。就這樣,剛過40歲的郭鶴年儼然成爲一代“亞洲糖王”,並登頂馬來西亞首富。

酒店大王

1971年,郭鶴年開始進軍酒店行業,其在新加坡打造了第一家豪華酒店——香格里拉。如今,香格里拉酒店品牌早已享譽全球,併成爲亞洲規模最大的酒店集團,郭鶴年也因此被稱爲“酒店大王”。

看好中國市場

一直以來,郭鶴年都與母國——中國十分親近,兩者之間的生意往來更是可以追溯到1973年。當時尚未開放的國內市場原糖緊缺,中國政府和企業希望郭鶴年能夠提供幫助,搞到30萬噸原糖。郭鶴年毫不猶豫接下了艱鉅的“任務”,通過一系列操作將30萬噸原糖運到北京,中間不掙一分錢,只爲幫忙。除此之外,郭鶴年在數十年裏多次爲母國捐款捐物捐學校,僅旗下公益基金組織,就累計幫助了超過30萬中國老百姓。

對中國市場相當看好的郭鶴年,自然也收到了難以想象的回報:旗下的“金龍魚”糧油品牌進入中國內地28年,目前已經佔據了我國40%的糧油市場,每年賺走的真金百億多達1600億元。

即便如此,恐怕沒人對這個“有錢又有德”的富商說三道四,即便每年從中國賺取大量財富,但是無人不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