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一期的《柳葉刀》雜誌新鮮出爐,2017全球疾病負擔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GBD)專題公佈了全球以及各地區/國家的疾病數據!

圖1 (圖片截自柳葉刀網站)

該專題有8篇文章(不包括社論),包括:

不同年齡、性別的死亡率和預期壽命

282種死因的年齡-性別特異性死亡率

③ 354種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

④ 359種疾病的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s)

⑤ 84種危險因素造成的疾病負擔

195個國家/地區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口和生育力

2040年預期壽命

健康相關SDG指標的測量

需要8篇全文的夥伴,請進入醫咖會微信公衆號,發送消息“2017疾病負擔”,會把全文發給你哦!

一、全球死亡數和預期壽命

1. 全球總死亡人數:1950年全球總死亡人數爲4370萬,2017年死亡人數爲5590萬。死亡數最高發生在1960年,爲6180萬。

圖. 1950-2017年不同年齡組的死亡人數

2. 預期壽命:全球範圍來講,1950年出生的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爲48.1歲和52.9歲,到2017年,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增長至70.5歲和75.6歲。2017年,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爲74.5歲和79.9歲。

圖. 1950-2017年不同地區的預期壽命

文獻來源:Lancet 2018; 392: 1684–735

二、全球死因

2017年,全球範圍內,傳染性、孕產婦、新生兒和營養(CMNN)的原因導致的死亡,佔全球死亡的18.6%(1040萬),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佔73.4%(4110萬),傷害佔8.0%(448萬)。

(注:原文中的表1非常詳盡地列出了2017年所有原因導致的全球死亡數和壽命損失年,本文限於篇幅就不再放進來,感興趣的可以查看全文)

2007年到2017年,CMNN造成的總死亡數下降了22.2%,年齡標化死亡率下降了31.8%;NCD造成的總死亡數增加了22.7%,但是年齡標化死亡率下降了7.9%。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2017年,造成最多死亡人數的三類死因爲:心腦血管疾病--1780萬;腫瘤--956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391萬。

2007年到2017年,全球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了21.1%;2017年,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共佔了所有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84.9%。缺血性心臟病的總死亡數,從2007年的730萬上升到2017年的893萬;卒中的總死亡數,從2007年的529萬上升到2017年的617萬。

2017年,腫瘤相關死亡佔NCD總死亡數的23.3%,肺癌居於首位(188萬死亡),其次是結直腸癌。2007年到2017年,腫瘤死亡人數增加了25.4%,從762萬上升到956萬。

2017年,糖尿病導致了137萬死亡,其中25.2%源於1型糖尿病。2007年到2017年,1型糖尿病總死亡數增加了15.1%,2型糖尿病總死亡數增加了43.0%。

不同原因導致的過早死亡損失壽命年 (YLLs)

2017年導致YLLs最高的Top10原因爲:

① 缺血性心臟病;② 新生兒疾病;③ 卒中;④ 下呼吸道感染;⑤ 腹瀉;⑥ 道路交通傷害;⑦ COPD;⑧ HIV/AIDS;⑨ 先天異常;⑩ 瘧疾

2007年導致YLLs最高的Top10原因爲:

① 新生兒疾病;② 下呼吸道感染;③ 缺血性心臟病;④ 腹瀉;⑤ HIV/AIDS;⑥ 卒中;⑦ 瘧疾;⑧ 道路交通傷害;⑨ 先天異常;⑩ 結核

本文的附件2將每個國家不同年齡組、不同疾病的數據都列出來了,想了解中國數據的小夥伴可以查看該附件。

文獻來源:Lancet 2018; 392: 1736–88

不同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傷殘調整壽命年,以及不同危險因素造成的疾病負擔等,限於篇幅就不詳細介紹了,感興趣的小夥伴趕快去查看全文搜索你感興趣的數據吧。

需要8篇全文的夥伴,請進入醫咖會微信公衆號,發送消息“2017疾病負擔”,會把全文發給你哦!

精彩回顧

1. WHO發佈2018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含中國數據)

2. 柳葉刀:2040年全球預期壽命預測地圖(含中國數據)

3. 2018全球癌症統計報告出爐!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醫咖會微信:medieco-ykh

關注醫咖會,時刻更新知識

快加小咖個人微信(xys2018ykf),拉你進統計討論羣和衆多熱愛研究的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學習。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看看醫咖會既往推送了哪些統計教程。或者使用電腦打開網址:https://www.mediecogroup.com/,查看70種SPSS教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