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佳县螅镇提起高书记,知道他的人无不为其竖起大拇指,他不是别人,就 是榆林市能源局驻佳县螅镇荷叶坪村第一书记高旭。他心系群众,牢记使命,住农村、结穷亲,一心一意服务于困 难群众,一点一滴改变着村庄面貌,一言一行彰显了党员本色。

勇挑重担,显担当

2017年5月,当要求市能源局选派一名领导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时,担任能源局副调研员的高旭,主动请缨,勇挑重担。高旭于1989年11月加入共产党,部队工作26年,2013年转业地方,当兵出身的他,早就历练出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敢打敢拼的性格。高旭说:“既然是攻坚战,我就得当排头兵。”5月6日,高旭身为榆林市驻佳县扶贫工作队协调组的副组长,荷叶坪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的他,拉着锅灶、抗着铺盖,走马上任。

理清底子,明思路

到任以后,首要任务便是深入实地摸底调查。为此,高旭带领驻村工作队,早出晚归,入农户、进地头,利用整整7天的时间,走访了全村60户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及发展意愿。同时,多次邀请市局领班子成员进村入户,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宣讲政策,研判项目,探讨产业,解决难题。

瞄准问题,解民愁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开展帮扶工作的根本,这也是市能源局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研中,细心的高书记,发现荷叶坪村许多村民患心脏病、胃癌、脑梗等大病,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水,于是他亲自取样送市环保局进行水质化验,发现水中铅、锌、铜等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水质差,百姓饮水极不安全,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投资22.88万元为88户村民每户安装一台净化器,彻底解决村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随后争取15.6万元对“两委会”和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升级,方便群众就医;争取投资33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并单位出资5.8万元购买垃圾车1台 ,垃圾桶50个,提升环卫基础,彻底解决村内村道脏乱差问题;特别是7.26洪水后,水毁大桥成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一致未能解决,而高书记恰恰把它当做村民最急需的工作来抓,经多方协调,筹措资金190万元,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教育做到全覆盖,为全村在校学生实施教育资助(本科5000元、大专3000元、高中2000元、初中1000元、小学500元);为全村贫困群众发放“暖心煤”210吨,他们逢年过节慰问、红白喜事走动,真正把“结对”变成“结亲”。

规划产业,谋出路

发展产业是脱贫最有效、最持久方法。荷叶坪村贫困户人口多、年龄大、独立致富能力弱,且贫困程度深,帮他们选准产业,落实产业,成为高书记心中最大结。

通过无数次的调研走访,高书记充分征求民意,结合现有资源和条件,按照“短期养殖、中期红枣、长期旅游”的发展思路,制定了《荷叶坪产业发展规划》。他说要“跳出红枣抓红枣”。由于近年气候和市场的影响,红枣产业低迷。为此,村集体经济对全村700亩滩地红枣进行统一流转,组建红枣管护队集中管理。同时,市能源局投资30万元,建成储存20吨的红枣保鲜冷库,解决红枣秋冬储存问题。切实使红枣增产增值增收。并建立“树上有枣、树下有鸡,水中养鱼、水面养鹅”的立体养殖产业格局。依托村集体经济全面启动土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采用天然林下散养模式,建成占地30亩,标准土鸡散养基地。并在2018年9月底实现65岁老人人均1050元的红利。他说要“产业变景观”。荷叶坪村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地质资源丰富,2016年通过省级地质公园评审,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近年,荷叶坪抢抓沿黄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扩大投资。改造13孔窑洞建成老年幸福院、扶贫写生基地,投资新建黄河船夫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园、红枣采摘园、千年枣树观光园等。

激发动力,解民忧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高书记驻村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村民普遍思想不解放,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他说:“要想搞好扶贫工作,首先要搞好思想扶贫”,于是组织党员干部和部分村民学习外地致富经验和先进典型,启发和武装他们的思想,提高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同时研究制定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并扩大宣传,积极落实;组织树模评优活动、中秋节开展“全村一家人”活动,建立“爱心超市”。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拉近了全村的感情,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转眼一年多时间过了,他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着每一件事,群众早已习惯了他的存在,他也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就是这样诠释着一名扶贫工作者,也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陕西省扶贫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