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活動也是我們法國北部大區與中國友誼合作協會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中法在歷史方面的交流,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尋找一戰華工的親屬。除了緬懷一戰華工做出的貢獻,薩哈副省長還表示,當今世界,中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期待法國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希望北部大區和加來省與中國有更多的文化、經貿交流。

3年前的清明節,安德烈·科約老爺爺告訴我,在法國西北部努瓦耶勒市有一個諾萊特華工墓園,是法國最大的中國勞工墓園。 2017年12月10日,一戰華工紀念碑落成儀式在法國阿拉斯市聖-瓦斯特花園舉行。紀念碑最上方寫有“月是故鄉明”的字樣,碑文內容爲:“向中國勞工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來我地區協助英聯邦參戰部隊的華工緻敬,向他們中間2500多名長眠於我們土地上的逝者致敬,緬懷爲法蘭西服務的華工。我們永遠緬懷他們。” 加來海峽省副省長貝薩哈、阿拉斯市長勒杜克、法國國家史蹟協會會長巴舍里尼、法國史蹟協會阿拉斯分會會長德尼維勒、山東省濰坊市代表以及專程從巴黎趕來的法國華人協會代表共同見證了紀念碑的落成。 本次活動的發起人、紀念碑的設計者李翔是一名山東小夥兒,在奠基儀式上他熱淚盈眶,百感交集。這一刻,他多年來“爲中國勞工在法國建一座紀念碑”的願望實現了。 從濰坊集中營到諾萊特華工墓園 1986年出生的李翔生長在山東濰坊,從小他就聽父輩們講關於濰縣(濰坊的舊稱)集中營的故事,對於二戰的那段歷史耳濡目染:1942年3月,日軍在樂道院設立了外僑集中營,關押了2008名歐美僑民,其中包括327名兒童。當集中營物資匱乏的時候,當地農民和抗日部隊悄悄爲被關押的外國人運送食物,抗日組織爲其發送信件,並幫助美國人恆安石(20世紀80年代曾任美國駐華大使)等人成功逃脫,並及時地把這一消息告知在重慶的美國大使館。當地人民還把美軍空投的物資偷偷送進了集中營,幫助集中營的大多數人員度過了囚禁歲月,直到1945年8月17日被解放。 2009年,李翔來到法國學習,在一家中餐館打工的時候結識了一位法國老人並且成爲忘年交。這位老人便是安德烈·科約,法國史蹟協會阿拉斯分會前會長、現名譽會長,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安德烈·科約經常邀請李翔去家中做客,給他看自己收藏的一戰、二戰期間的歷史遺存。在老爺爺的影響下,李翔也開始研究歷史並且加入了法國史蹟協會。 “3年前的清明節,安德烈·科約老爺爺告訴我,在法國西北部努瓦耶勒市有一個諾萊特華工墓園,是法國最大的中國勞工墓園。我們一起去了墓園,碰到了很多華僑和法國人在那裏掃墓。”李翔說,他得知每年清明節前後的週日,在法華人團體都會去那裏掃墓。墓園的每一塊墓碑上都刻着死者的名字、籍貫、編號以及去世日期,並用中英文刻着‘雖死猶生’‘勇往直前’等字樣。“在這裏長眠着的842位在一戰中捐軀的華工裏,有一半以上來自山東濰坊周邊地區。作爲一個濰坊人,這令我觸動很大。” 看着同胞冰涼的墓碑,李翔覺得這些華工爲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不應該被遺忘,要還給他們應有的歷史地位,並且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歷史。於是,和安德烈·科約一起,李翔開始了對一戰華工歷史的研究和調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14萬中國勞工被招募前往歐洲戰場,爲協約國軍隊進行運送物資、修築工事、給養裝卸等勞役工作,幫助法軍和英軍戰鬥。其中有大約9萬華工來自山東濰坊地區及其周邊城市。他們大多是青年,與英法政府簽署5年的勞務合同,每天的報酬大約是1.5法郎,然後背井離鄉,踏上開往歐洲的輪船。據史料記載,一戰期間,他們其中的約2萬人死亡或下落不明。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現有華工公墓69處(其中法國32處),共有1874人葬於法比兩國。 爲逝者立碑尋親 從那時起,李翔就有了爲14萬中國勞工立一塊紀念碑的想法。直到今天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 2017年12月10日,阿拉斯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面五星紅旗覆蓋着黑晶玉大理石制紀念碑,碑上鐫刻金色漢字,第一行是“月是故鄉明”。紀念碑上那一面火紅色在大雪中分外奪目。這座華工紀念碑是李翔花了近一年時間設計完成的。他說:“希望在紀念碑上體現一些中國元素,於是就想到加一句詩,和當地孔子學院老師商量後,決定加上‘月是故鄉明’這一句,表達這些長眠於此的華工們對祖國的思念。” 加來海峽省副省長貝薩哈、阿拉斯市長勒杜克與李翔一起在軍號聲中,爲覆蓋中國國旗的華工紀念碑揭幕。 法國史蹟協會阿拉斯分會會長德尼維勒與李翔分別用法文、中文宣讀了對一戰華工的紀念辭:“他們不會像我們一樣老去,因爲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黎明前的黑暗即將過去,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們。” 在致辭中,李翔對阿拉斯政府以及各個協會和來自巴黎的華人代表特別緻謝。他說:“爲中國勞工在法國建一座紀念碑成了我最大的心願。這個活動也是我們法國北部大區與中國友誼合作協會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中法在歷史方面的交流,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尋找一戰華工的親屬。我們願意爲更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法國人服務,也是當地華人融入法國生活的平臺。” 爲一戰華工尋親的工作還在繼續。李翔說:“我們通過《濰坊晚報》尋找一戰華工的親人,大多數都是華工的孫子輩,現在都已經五六十歲了。2017年,我接待了4位華工親屬來法國掃墓。我們還在聯繫,2018年清明節前後還會有一些華工親屬來法國祭奠。” 法中兩國共同的遺產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全人類共同的痛苦記憶,爲了和平,世界各國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李翔認爲:“通過建立紀念碑,緬懷逝者對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同時也爲我們後代做出榜樣。”無獨有偶,2017年11月11日,英國也首次舉行活動正式紀念參與一戰的中國勞工,肯定了他們爲恢復世界和平做出的重要貢獻。 在落成儀式上,勒杜克市長在致辭中表示,今天,阿拉斯重新連接起了中國、法國、歐洲的歷史和將來。除了緬懷一戰華工做出的貢獻,薩哈副省長還表示,當今世界,中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期待法國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希望北部大區和加來省與中國有更多的文化、經貿交流。 李翔認爲,立碑的意義不僅在於銘記先輩,還可以促進山東省與阿拉斯市的交流與合作。他認爲,山東尋找一戰華工後代的活動,併爲其家屬提供他們先輩在法國生活、工作等具體信息,組織其家屬前來法國當地掃墓等本身就是中法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同時,還可以組織山東省與當地對接,並在經濟、文化、歷史、藝術、學術等方面進行學習交流,最終達到合作目的。目前,阿拉斯市阿爾圖瓦大學已經與中國多所高校取得合作。

雖然參與一戰的中國勞工的事蹟並不爲人們熟知,但在法國也沒有被遺忘。法國濱海大學的講師馬驪專門就這段歷史寫了一本書—《一戰華工在法國》;2014年,在紀念一戰百年之際,法國世界報刊登文章《努瓦耶勒沒有忘記中國勞工》來呈現這段歷史。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評價一戰華工史是法中兩國共同的遺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