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iye a:link,p#qiye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 .text img {max-width:630px;}

業界皆知,2015年,人工智能便已開始悄然“侵襲”安防行業,經過近三年的探索發展,“AI+安防”已經從概念普及、技術比拼,進入到產品、場景、實戰應用和生態構建階段,這一點從 2018北京安博會得到應證,無論是傳統安企還是AI新創企業大都在競相展示實戰應用。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和安防行業的融合正在不斷加速、加深。那麼,在人工智能和新網紅5G的加持下,大安防產業呈現出什麼新“現象”?

2018,“AI+安防”加速釋放實戰價值

在剛剛過去的安博會上,筆者有幸採訪到海康威視副總裁徐志軍,針對業界比較關注的當前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的落地情況,他說,“如果說AI發展正在邁上臺階的話,前幾年,我們只是把腳抬起來,今年可以看到把腳踩到臺階上了。之前,很多人之所以認爲AI更多是一個概念,是因爲他們還不夠理解具體應用場景,從當前來看,無論是從公安、交通等政府領域,還是到社區、零售等民生領域,AI的實戰應用成果可以說百花齊放,AI+安防融合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

衆所周知,海康威視於2017年推出了雲邊融合的智能物聯網架構- Hikvision AI Cloud,認爲物聯網是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三級架構。當時AI Cloud的推出在安防產業圈引發極大轟動。AI Cloud旨在解決物聯網智能化升級,物聯網與IT系統融合帶來的問題和挑戰,體現物聯網“邊緣感知、按需匯聚、多層認知、分級應用”的核心應用價值。同時,也是海康威視向業界正式宣告其完全開放的態度,具體而言,就是通過開放平臺能力(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平臺服務、應用接口四個層面全面開放),與各方共建AI產業生態體系,以此推動AI技術應用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進程。

徐志軍介紹,Hikvision AI Cloud已經在多個行業得到落地應用,以智能交通行業爲例,依託AI Cloud架構,能夠更好地幫助用戶解決交通管理的問題,過去一年,海康威視和深圳交警、西安交警等行業用戶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在實景指揮、情報研判和移動警務等方面助力交通管理部門實現應用創新,是AI Cloud的典型案例。未來,AI Cloud不僅能夠賦能交通管理,公共安全、政府管理等方面也能發揮積極作用,可以服務城市管理部門實現精細化治理。

另外,在提到AI Cloud商業化的挑戰時,徐志軍表示,主要是如何滿足各種場景化的應用,每個行業、每個城市的基因不同,業務需求不同,如何將AI技術與實際需求結合起來發揮價值,這是行業共同面對的課題,海康威視將從用戶需求出發,分析研究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應用需求和場景特點,將科技手段和業務需求相結合,並以開放的心態,持續和用戶互動,和合作夥伴一起爲行業提供服務,爲城市精細化治理貢獻力量。

“AI+移動警務”增強移動執法戰鬥力

近年來,伴隨着我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和機動車輛基數增長加速,給執法環境帶來重大挑戰。而傳統的移動警務無論是從產品性能還是專業應用上,都很難滿足當前移動警務的執法需求。在警務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已經陸續加載“AI+移動警務”新模式,以提高城市一線警務工作人員的實戰水平和核心戰鬥力。

“AI+移動警務”主要是由多元化的前端移動警務設備、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構成,前端移動設備主要包括移動警務通、單兵執法記錄儀、移動執法車載系統等,應用軟件以客戶端APP呈現,不同的警種可根據實際業務下載相應的APP應用,而系統軟件則對接公安部人口、出入境、車輛、在逃、盜搶等大型資料庫。移動警務終端系統可以覆蓋到社區警務、治安視頻監控、巡邏防控、車輛覈查等領域。

而人工智能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對人、車、物進行快速識別和比對分析,直接在前端實現視頻數據的迅速結構化處理,爲實戰人員的行動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在“AI+移動警務”下,警務人員可以利用移動警務終端產品實現人車定位、分析研判、指揮調度等警務工作,並隨時隨地獲得公安業務信息的支持並實現實時比對。也可以現場採集信息及時回傳公安內部信息中心,有效解決通緝、協查、堵截、搜查、處罰等一線公安工作中對嫌疑人人工照片識別問題。

徐志軍表示,“AI+移動警務”方面海康威視也在積極實踐,具體而言,將AI能力前置到移動終端上,結合中心端的分析處理能力和業務流程優化,爲用戶構建一套高效、實用的系統,例如海康威視“深眼”移動警務系統,我們實現了基於車載行車記錄儀(“智能後視鏡”)的前端車牌識別、黑名單比對以及警情接收、互動等功能,帶來了緝查布控報警以及出警攔截勤務模式的變革,提升了報警、攔截效率,在速度上,要比傳統移動警務快5-10倍。此外,徐志軍介紹,固定卡口是很難達到城市級的全域覆蓋的,移動警務其實就是移動的卡口,能夠彌補固定點位的覆蓋盲區,面對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迫切需求,把固定設施與移動警務動靜結合並服務實戰,創新出“AI+移動警務”的新模式,能夠成爲有效解決警務工作難題的利器。

5G技術將驅動公安和交通領域新應用

當前我們正處於物聯網時代下,而安防產業鏈升級到萬物互聯,“網絡效應”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業界一致認爲,在5G技術趨勢下,安防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創新和升級。衆所周知, 5G技術的優勢主要包括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大的數據容量,更廣的覆蓋範圍。對於安防產業,特別是視頻監控領域來說,5G技術可以更快地傳輸視頻數據,同時,智能數據處理能力也將加快。

此外,5G技術將在智能交通“車路協同”方面大有作爲。海康威視徐志軍在採訪中表示,交通領域特別需要大容量、低延遲的5G技術的驅動。最早的路是爲馬車服務的,隨着汽車的出現,高速公路隨之而來,專門爲汽車服務。伴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未來的道路必將加載AI技術,專門爲智能的車輛提供服務。他認爲,未來的智能路網至少需要感知全覆蓋和5G全覆蓋,否則道路很難適配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需要。可以預見的是,結合人工智能、5G技術和路側的智能設施的車聯網將是未來智能交通建設的重要方向。

在智能路網建設方面,企業前期大多聚焦在車的智能化,但諸如雷達、探測器、傳感器等技術造價成本高,而且標準也很難統一,因此,未來需要5G技術的加持,全面構築“人-車-路”全域數據感知的智能路網,讓智能交通進入智能的車和智能的路相互協同的新階段。另外,隨着AI專用芯片的面世,智能路網平臺將在併發信息處理上表現得更加優秀,從而大大推動車路協同、自動價值走出關鍵的一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