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在山东地区,步步紧逼,1938年,一直逼近曲阜地区。而这个时候,蒋介石给韩复矩下了一道命令,必须保证一个人安全,绝对不能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这个人到底是谁,会让蒋介石如此的在意。这个人就是孔德成,孔子的第77代孙,第31代衍圣公。蒋介石对孔德成,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事情我们就要从头详细的说起。蒋介石以军事起家,大家都知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蒋介石就考虑如何开展“文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就想抬高儒家文化,将圣公孔德成纳入政治体系之中。

1928年,蒋介石专门参拜孔庙,对孔德成业有好感,于是就发布了尊孔布告,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民国政府,教化国民的道德规范。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借助孔德成的身份,展现蒋氏政治的正统性。

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戴季陶等人,就开始向借助儒家的“道统”“治统”观念,从历史的正统角度,来加强国民政府,政治的正当性。这就是蒋介石,看中孔德成的原因,他是孔子在现世的“道统”代言人。为了彰显儒家的道统,1934年,国民政府借着孔子的诞辰,恢复了国家祭祀典礼。典礼结束之后,孔德成发言赞扬蒋介石、韩复矩多次修复孔庙,饱含着对孔子的敬意,并呼吁国人尊师重道“崇拜圣道,就是拥护政府”。

孔德成的表态,正好符合国民政府“文治”方针,从蒋介石的逻辑上来分析,能够得到圣人后裔的拥护,也就证明他的政治统治,是神圣的。自然这一切都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所谓的“圣道”并不能教化人心,而蒋介石推崇的祭拜仪式,也仅仅是一个仪式而已,并不是出于真心对孔子表示敬意。因此所谓的祭祀,只是一场政治表演,大多数官员都明白,基本上都是置若罔闻,很少付诸于实践。

第二,借助孔德成,宣扬民族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孔德成离开曲阜,国民政府就经常安排他进行抗日演讲,宣扬民族大义。孔德成也愿意配合,毕竟心怀家仇国恨,自觉地弘扬孔子“尊王攘夷”精神,配合国民政府,在公开场合批判日军的侵略行为。

孔德成的公开演讲,获得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苏联,日本等国家,也对孔德成的演讲做出了评价,可是说孔德成在阐述民族主义,激励抗日精神,的确起到一定的作用。孔德成以圣人后裔的身份,公开拥护蒋介石,提倡全民抗日,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大家都知道,日本一直都用“以华治华”的政策,孔德成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开始极力拉拢他。

伪满洲政府成立之后,孔德成的一举一动,就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中,尽管孔德成多次拒绝,日本人依旧不放弃。日本人一直想将孔家,扶持成为基本在华北的代理人。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事情,日本人逼近曲阜的时候,蒋介石让孔祥熙转告韩复矩,不惜一切代价,撤退之时,一定要将孔德成一起带走。

很显然,当时的背景之下,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政治文化焦点。这样是蒋介石为何非要将孔子的“道统”,融入国家政治体系的原因。蒋介石或者说国民政府,利用孔家其具体目的,又下面几个:

第一,用孔家的“道统”,弥补三民主义在道德教化上的缺陷,应对中共的宣传。

第二,用孔家的“道统”,彰显国民政府政治的正统性,宣扬民族主义,激励抗战。

第三,满足蒋介石“作之君,作之师”的虚伪心理需求。

蒋介石对孔家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一直在延续。1949年4月,蒋介石特意安排孔德成,离开大陆迁往台湾,成为台湾儒家文化传承的“瑰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