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老司机,行车无压力。关注我,了解汽车,掌握技巧。

校车问题一直是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次又一次的校车事故,让祖国无数的花朵凋谢,校车问题的背后是校车本身的问题还是驾乘人员的问题?还要多少孩子的生命才能让大家对校车的安全重视起来?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河北省沙河市,一辆核载9人的校车,竟挤进了32名孩子和2个成年人。日前,当地人民法院判处幼儿园园长戴某和校车司机路某"危险驾驶罪"。北京市发布新规:自8月15日起,驾驶人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有严重超员或严重超速行驶嫌疑的,当事人应立即报警。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两则新闻的背后,都指向校车超员的社会问题。校车超员,除了因"黑心"运营者唯利是图,还反映出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存在"校车不够用"的无奈。据了解,目前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校车,而是使用退役中巴、面包车等"冒充"校车。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根据有关调查,社会上对校车的需求很大,具体体现在:在农村,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大量撤并校,学生上学路途变远,家长没空接送。一些地方通过建寄宿制学校解决这个问题。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不适宜住校,而且住校的学生放假回家也需要校车,但校车的供给没有及时跟上。很多校车干脆是私人运营,没有资质,更有甚者用农用三轮车、摩托车接送孩子,很多时候,人多车少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校车超载现象就非常严重。家长即担心,也很无奈,明知这样的车不安全,但是没有正规的校车,只能让孩子冒风险。正规校车缺乏,造成了"黑校车"泛滥,超载等违规行为,给孩子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解药"在哪里?积极探索校车运营模式是一条路。不少地方已有成功经验,例如浙江德清、山东青岛。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当地经济状况较好,政府在购置或运营环节给予了有力的财政支持。然而在更多经济较差的区域,特别是较为贫困的地区,甚至没有城市公交可以作为上下学替代方案,校车需求更为迫切。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显然,在目前阶段,补贴是校车推广的必须助力。校车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在各种要求制约之下,很难让它完全商业化和市场化,或许有人担心"一补贴就出漏洞",这则是对决策者设计智慧的考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就建议设立"国家校车专项基金",既能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拮据、拿不出钱补贴的难题,又能把补贴精准地送到最需要校车的贫困地区去。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但是解决校车问题,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是把校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来考虑的问题。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各项配套措施也应跟上,如专门成立管理机构,推动立法等。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搞"一阵风"式的重视,校车安全问题依旧会刻不容缓,学生的生命健康更是无从保障。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其实最难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安全意识的培养,天天把关爱孩子挂嘴边,而真正去落实的有几个?总给自己找理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而自己孩子每天怎样去上学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一个法律从颁布到执行,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监督。不能总是等到问题爆发、悲剧发生时再来反思。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校车安全问题牵挂无数家庭,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