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山綠色崛起中的文化力量:根在魂就在空山變金山

萬山汞礦遺址華麗變身硃砂古鎮景區,文化旅遊異軍突起。

“這棟樓原來是礦部辦公大樓,那棟樓以前是蘇聯專家樓,那個地方本是大禮堂……”8月7日,李曉康與昔日萬山汞礦的幾名“戰友”相約走進硃砂古鎮,站在來來往往的遊客中,聽着熟悉的革命歌曲,追憶那些過去的悲喜時光。

樓房依舊,只是物換星移,新時代的礦區已翻開新篇章。原來的礦坑、大樓被賦予汞史文化、知青文化、硃砂文化新內涵,歷經滄桑的汞礦總部變爲景區景點,百轉千回的礦洞成了五彩夢幻的時光隧道。

“礦區是根,文化是魂,只要路子走得對,空山也能變金山。”萬山區委書記田玉軍說,近年來,萬山立足汞礦的歷史、文化特點,引進江西吉陽集團打造硃砂古鎮,去年十一黃金週景區門票收入就達到3822萬元。

從輝煌到沒落 見證千年汞史

素有“硃砂王國”美譽的萬山,已有千年的開採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接管礦山,累計探明萬山汞金屬儲量3.07萬噸,見證過中蘇合作的甜蜜、分裂的艱難。

1976年,“文革”剛剛結束,李曉康大學畢業,躊躇滿志地來到萬山汞礦工作。

“剛到萬山時,每天礦井下有3000人,礦井上有4000人,加上家屬等共有3萬多人。”李曉康說,那時的礦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但李曉康未曾料到,已累計開採汞金屬約3萬噸的礦山,終於經不起無休止的開採,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陷入資源枯竭的困境。

其時,汞礦也曾自救過,先後投入數億元到外地購山開礦。只是思想還沒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幾次自救,都沒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新世紀鐘聲敲響之際,萬山汞礦關閉。李曉康不甘心,他邀約40多名礦友,用買斷工齡的錢合夥開辦冶煉廠,卻遭遇汞價低迷,最終血本無歸。

展示文化內涵 古鎮閃耀武陵

黨和國家沒有忘記萬山。2009年,萬山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予以重點扶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萬山轉型發展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也專門出臺政策支持萬山轉型發展。

轉型,是萬山重獲新生的必由之路。但怎麼轉?轉向哪裏?

有的幹部認爲,萬山有工業底子,就應該大力發展工業,或者引進沿海淘汰的產業。

“萬山轉型,必須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挖掘好文化資源,綠色崛起。”萬山區委書記田玉軍說,當時萬山面臨的最大瓶頸不是交通,也不是資源,而是觀念。資源挖完了,但文化還在,文化正是旅遊業的根和魂,兩者相互融合,定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2015年7月,萬山區引進江西吉陽集團,投資20億元,以獨有的丹砂文化爲核心,修繕性開發利用礦區遺址和文物,建造我國首個以山地工業文明爲主題的礦山懷舊小鎮——硃砂古鎮。

撣去歷史的塵灰,揭開丹都的神祕面紗,懷舊文化、知青文化、硃砂文化讓沉寂多年的萬山再度發出明豔的光芒——

深藏地下九千多公里迂迴曲折的礦洞,成了夢幻時光隧道;

走出隧道踏上懸崖玻璃棧道,感受礦工半山鑽洞的艱險;

坐上驚險刺激的凌空索道飛越萬丈深坑,一覽萬山叢叢;

玩累了,縱身跳入懸崖泳池,洗去一身的疲憊;

回到職工宿舍改成的古樸典雅的懸崖酒店,涼風習習;

走進汞礦大禮堂,正播放着一部部老電影;

已改建成“蘇聯餐廳”的蘇聯專家樓,食客雲集,俄羅斯姑娘歡快活潑。

文化旅遊讓全國各地的遊客翻山越嶺趕來,只爲一睹神奇的千年丹都。李曉康等老礦工也紛紛歸來,尋覓緬懷歷史的心靈港灣,穿過蘇式風格的礦工住宅區,走進硃砂古鎮影視城,彷彿穿越到艱苦卓絕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激情燃燒的六十年代、熱情澎湃的七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直到繼往開來的新時代!

弘揚硃砂文化 丹都輝煌重現

在萬山,文化與旅遊的碰撞成功打造了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典範。成功的根源,在於,打造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世界硃砂看中國,中國硃砂看萬山。硃砂是萬山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深山老道的煉丹爐,少女玉臂的守宮砂,塗朱甲骨、御筆硃砂、丹朱紅脣……本身無毒的硃砂被賦予太多的神祕與美好。

近年來,萬山着力擦亮“硃砂王國”品牌,投資6億元打造硃砂工藝產業園區。截至目前,園區入駐企業32家,2017年市場銷售額達5.2億元,創稅80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600餘人。

獨特的硃砂文化釋放出的巨大潛能,讓萬山紅遍。綠色轉型,也讓萬山綠透,推動萬山綠色崛起。近年來,該區大力實施全域綠化“六綠”攻堅,森林覆蓋率達到60.7%。

萬山人重新拾幸福與自信。68歲的李曉康擔任社區監督委員會主任,每天都要硃砂古鎮轉一轉,憶礦山變空山,賞空山變金山。他帶領礦友爬上硃砂古鎮景區的山峯,只見羣山巍峨,一株株楓樹綠葉飄飄,一位礦友興致勃發,朗聲吟誦:“待到秋來,看萬山紅遍……”

胸有萬山酬壯志 ■ 馬剛

綠色崛起,是萬山實現轉型跨越式發展的“基因”,也是讀懂一座城市、一個省份、一個國家實現發展偉大轉變的“密碼”。

萬山之重,重在揹負償還外債與工業發展之使命,新中國歷史上,這一塊熱地始終與共和國命運如此緊密相連;

萬山之輕,輕在淡看過往輝煌和資源枯竭之枷鎖,以綠色崛起引領轉型新路,換得“中國汞都”鳳凰涅槃展新顏。

歷史的細節,揭示出深刻的時代內涵——

2008年2月,在萬山遭受特大凝凍災害時,習近平同志親臨萬山察看災情,對萬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萬山轉型發展作出重要批示,貴州省委、省政府也專門出臺實施意見,支持萬山提速轉型!

歷史,從來沒有忘記共和國的奠基者。擦乾眼淚,輕裝上陣,能不能抓住機遇,能不能迎難而上,考驗萬山度己達人的氣量和重振山河的擔當。

牢記囑託,甩掉陳舊思想的包袱,守好兩條底線,堅定走生態文化引領產業綠色轉型之路,以“旅遊 文化 ”戰略打通一二三產業的邊界聯繫,尋找產業振興新形態,獲取城市更新轉型新動能,確立由工業特區向文化新區的徹底轉型;

感恩奮進,鼓足幹事創業的衝勁,提出“有多少項目找多少資金”等超前發展理念,勤儉節約主動讓出辦公大樓給予入駐企業辦公,GDP、固投、財政、稅收等重要經濟指標增幅已成全市第一,成爲貴州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在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績效評估名列前茅。

千年丹砂文化漸漸揭開神祕面紗,廢棄汞礦遺址漸漸展露出新的面容,久困於汞的萬山再度手持彩練當空舞,再次驚豔世人目光。

追憶歷史崢嶸,展望未來激盪,萬山近10年夢幻般的綠色崛起,用鐵一般的事實,印證改革開放是我們加快發展的不竭源泉,昭示綠色轉型是我們趕超跨越的重大引擎。

萬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傳寄遠書。“來到萬山,看遍萬山,放下萬山”。人來人往的硃砂古鎮,門樓上書寫的這副上聯,啓迪來人遐想無限……

歷史需要我們開創,未來等待我們作答!

編輯:徐倩

統籌:彭鑰嘉

編審:幹江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