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比較欠揍的機械相關事實,在平時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之談:

1、"7"這個數字在機械行業非常不受待見。比如,你幾乎在市面上買不到M7的螺釘,7mm的軸和軸承也不太常見,如果你非要設計個零件用7毫米厚的鋼板焊,說不定會被你老闆打成智障。

2、"一毫米"在機械行業是個相當大的尺度,甚至在整個製造業都是。如果哪天在電視上看到類似於“精確到毫米級”之類的廣告詞,記得把這家公司拉黑。

3、"自動化"不等於"機器人化",會使用機器人的通常只是自動化流水線的一小部分。爲什麼?因爲沒有必要。

4、機器人極少直接用於加工工序,尤其是金屬切削。因爲切削金屬的反作用力能把大多數機器人的手臂給撅了。去毛刺這種細活除外。

5、工廠裏的常用的動力源有兩種:"電"和"氣"。動力源指的是拿個插頭插上就能引出來用的總供給系統,"氣"就是高壓空氣。

6、接上條,兩種驅動方式中,"氣"的比例越高,工廠往往越髒。

7、包括我在內的一部分做機械的人,喜歡把自己設計的設備的使用者想象成一種"皮膚一碰就破但是手能伸進各種奇怪的縫隙的沒有長腦子"的生物,然後根據經費決定爲了防止這種生物受傷需要加多少安全措施。

8、這兩年看着秒天秒地的人工智能,在實際的量產中大多暫時還只能處理處理生產(大?)數據。

9、3D打印(快速成型)是一項實際產生於30多年前,然後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挖墳的技術。這項技術現階段的進步基本取決於材料學的進步。

10、很少有機器做出來以後能一絲不差地按照設計的樣子工作,這種時候就需要現(xia)場(J)調(B)試(zheng)。

11、這行幹久了真的能不拿尺量就一眼看出來手裏的螺釘是多粗的,準確率至少九成以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