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名著等搬上荧屏,这是诸多导演和编剧等做的一件好事,让大家间接的接触到了历史文化,拍摄的质量如何,那是另一码事,起码大家都通过影视剧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名著等有了了解,还能引起部分观众的关注,去探讨正史。

  读史可以明智,很多朋友喜欢历史,也是从影视剧开始的。

  但是,很多朋友误读历史,也是从影视剧开始的,因为历史、文化、名著实打实的拍摄,有时有些枯燥,可能没收视率,也就谈不上让大家去深入了解了。

  所以,看古装剧,要持有肯定和批判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去正视历史,才能更加准确的去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有些影视剧呢,改编的有些离谱,虽然它们或多或少的成为了那一历史事件、人物、名著的经典影视剧版本。

  比如《西游记》,被改编了很多次,有了经典的1986版,后面拍摄的同类影视剧也都有1986版本的影子。

  先前,书生提到了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影视剧里它们都是妖怪的形象,还有角,可原著里的他们其实很帅,只是各自戴着金色和银色的帽子,帽子的形状像角而已。

  这两位,可不是唯一,本文书生再讲一位。

  谁呢?独角兕大王,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下界变成的青牛精。

  说起他,他的牛X立马会被大家想起来,拿着金钢琢收了孙悟空师兄弟以及其他仙佛的诸多神兵,就连如来佛祖都不敢跟孙悟空说他是谁,怕他闹上灵山。

  牛是肯定的,不牛也成不了太上老君的坐骑,况且人家本就是牛。

  说影视剧把我们骗了,很多朋友可能会不高兴,说书生哗众取宠,太上老君和看牛的童子以及孙悟空,明明说他是青牛,并且道家典籍里也是,都说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西出函谷。

  这些都对,说的没错,但影视剧还是错了,因为原著里他真不是两只角。

  原著道:“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影视剧里关于他的肤色是对的,可关于他头上的角的数量就错了。

  原著明明是“独角”,影视剧里却是两只角。

  这段话中有两处,说明他不是影视剧里刻画的那种耕地的牛变成的,而是类似犀牛的怪变成的,“比犀难照水”和“兕大王”。

  “比犀难照水”,说明他像犀牛,但又不同,与犀牛有小的差别,《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西游记》里的独角兕大王就是如此,像犀牛,但不是犀牛;

  “兕大王”,上古瑞兽,状如水牛,全身呈现青黑色,独角。

  兕,不是轻易出现,天下将盛之时,才现世出。

  看到这里明白了吧,所谓的青牛精,其实不是我们看到的耕牛、水牛等,而是一种上古瑞兽,太上老君那样的道家大天尊,也不可能骑一只普通的牛。

  一只角,影视剧里是两只角,这就是最大的错误。

  当然,书生可以推翻关于他是上古瑞兽的说法,承认他就是一头普通的牛。

  可不管书生推翻与否,他在下界变成妖怪的时候都是一只角,哪怕他真是普通的牛,老君让他现出本相是两只角,但他为妖的时候也不能是两只角。

  有朋友曾说,按照原著原封不动的拍影视剧,可能没人看,可这只牛的角与大家看不看真没多大关系,真要按照原著拍出一只角,大家反倒会不解,会去查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只角和两只角的问题,不是观众看不看的问题,这是严谨的问题。

  当然,书生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并不是说某部影视剧不好,经典依旧是经典,但经典不一定全是对的,你说呢。

  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