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部,從名古屋北上,穿越岐阜縣的重山,一直到達北陸的石川縣,這條蜿蜒曲折,卻囊括了雪山、溫泉、溪流、海岸、美食、美器的路線正吸引着越來越多遊人的目光。由於石川縣的能登半島形似龍頭,這條縱貫南北好玩之處的線路被稱作“升龍道”。這條路上,不僅有入選世界遺產的古老鄉村,更留存着日本千百年來的民間技藝。自然之美與傳統文化交織,隱祕卻充滿行遊樂趣。

文、圖 / AXL 編輯 / 袁晨雨 Vita

名古屋:工業之城藏古風

名古屋位於日本中心部,江戶時代作爲尾張德川家的城下町,茶道等傳統文化深厚。到了近代,則成爲手工製造業蓬勃發展的都市而廣爲人知。

隨着日本政府對中部的開發力度加大,名古屋依賴港口優勢,逐漸成爲了全國工業重鎮,豐田等大公司均在此設廠。然而,走在名古屋的街上,絕不會嗅到一絲重工業的氣息。於1614年建成的名古屋城是當地最顯赫的地標。

名古屋城又被叫做 “金鯱城”,與大阪城,熊本城被合稱爲“日本三大名城”,由德川家康建立。名古屋的前身——那古野城原是尾張的軍事要塞,1600年德川家康大勝於關原合戰,爲備戰大坂,德川家康親自來到尾張國考察,決定建築新城。當時,德川氏雖然握有天下大權,然而太閣之子豐臣秀賴尚存。於是,爲了一探地方大名們的忠心,德川家康命令近20位大名幫助幕府修建新城。地方大名們不敢怠慢,只花了4年就成功建成。如今,城內的石牆上仍然能看到刻有各種各樣的記號,那便是參加建造名古屋城諸侯們爲了明確分工和責任,防止互相搶奪石料而想出的主意。

可惜的是,太平洋戰爭中名古屋城受到戰火重創,不僅城池被毀,20多件國寶也幾乎被一夜焚盡。1959年,日本重新修建了名古屋,古城倖存的建築也都得到了修繕,雖然修建得並不如當年的舊貌,不過昔日雄偉之姿仍舊可窺一斑。

名古屋城被分爲諸多區域,這裏的中心地帶叫做本丸區,城內最主要的建築天守閣就坐落在本丸區內的西側,天守閣的東南方位就是本丸與殿的遺蹟,在本丸地區的兩角還有西南角樓和東南角樓。天守閣的內部經過整修,其木結構已無保留,並增設了電梯。天守閣內所設的博物館,展示有隔扇門繪、兵器盔甲等文物。

名古屋城頂上金光閃閃的便是名古屋的象徵物——金鯱,傳說中虎頭魚身的鯱可以召喚水神,歷來木造建築居多的日本對於防火及其重視,在建築屋頂安上鯱用以祈禱平安。

郡上:高原山城有巧工

順山路攀上岐阜縣的腹地,有一個小山城叫做郡上,只有5萬人居住在此。這裏山川秀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郡上的南部有郡上八幡老城區,依然保持着古老的街容,許多民宅臨水而居,在石築的河邊小道散步,可見魚兒在水中游弋。

日料餐廳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不過,你可曾留意過日料餐廳的櫥窗常裝飾的食物模型呢?郡上市就是世界上食品樣品製造的發祥地。精湛的技術也只有在郡上才能一窺究竟。

利用色蠟的凝固點,和各種造型技法,各色各樣的液體在食物樣品藝術家的手中魔術般變成了各種食物的模樣,逼真程度令人咋舌,日本人特有的嚴謹與精緻在這門藝術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海拔1000m的?HIRUGANO 高原上的“牧歌之裏”是郡上市另一個好去處。這個以“花、動物和物品製作”爲主題的高原主題公園裏,隨着季節更替,可見到薰衣草、向日葵、波斯菊等各式植物盛開的美景,高原氣候早晚溫差極大,空氣特別清新,因此綻放的花朵色彩也分外豔麗。

飛驒高山:悠然安逸小京都

岐阜縣北部,古稱飛驒國,傳說中的“小京都”高山市就坐落在此。幾百年來,飛驒地區茂密的森林爲日本全國提供了大量優質木材,高山也成了日本木結構建築的露天博物館,在精湛的木工手藝打造下,整個高山市古色古香。自古以來,飛驒木雕工藝技術就居日本之冠,飛驒的木匠一直被徵召爲日本皇室建築宮殿屋舍,京都奈良地區的寺院也大多出自飛驒工匠之手。

“高山陣屋”曾經是飛驒地區代官、郡代的辦公場所(日語稱“役所”),官員們在此下達命令、通知以及辦理納貢事宜等。自明治時期起,這裏相繼被用爲縣政廳、郡政廳等。在日本,一直作爲地方政府建築物而保留至今的,只此一處。

“高山陣屋”始建年代爲1615年,現存的屋舍,只有穀倉是始建年代時的建築物,其它的建物是在1816年至1841年之間仿原樣重建的,至今也已有400年的悠久歷史。“高山陣屋”的內部空間配置爲了保存原味,都依照史籍典故還原佈置,其中包含拷問犯人的審訊所及竹編的刑具,仍然是舊時的訊問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高山陣屋”的屋頂仍舊保留了三種被稱爲“榑葺”的木工特色。按照叫做“長榑”、“短榑”、“柿”的順序越來越短、越來越薄。在倉庫使用“長榑”的屋頂不用釘子、而是在屋頂上用石頭壓住。在政府辦公室使用的是“短榑”釘住修葺的屋頂。政府辦公室玄關的屋頂是用“柿”修葺的。每5年將木板抽出,換另一邊插入,如此每塊木板可前後使用近20年。

至今這些傳統工藝仍然歷久不衰,爲全日本的工藝精華。在高山,徒步於由三條古街構成的“三町街”最能捕捉小鎮風華,穿梭於老街巷弄,放眼望去盡是古樸風情,街道兩側多爲各具特色的雜貨鋪、茶館、咖啡館等,老街上的店鋪,每家都精緻小巧,門前必不可少的是花花草草,可愛優雅。店面裝飾在基本一致的原木格調基礎上各具特色,雖然都是走古典風格路線,但看上去絕不雷同。果然無愧於“小京都”的美稱,甚至有着連京都也比不上的妙處。

白川鄉:浪漫童話桃花源

白川鄉恐怕是“升龍道”上名氣最響的地方了。然而,“世界文化遺產”的盛名並沒有給這裏帶來任何世俗的氣息。從瞭望臺上看到第一眼後,現實世界彷彿就漂浮在另一個維度裏,與這裏長久地隔離起來,誘惑與喧囂都變得無比遙遠。

白川鄉村內有114棟獨特的“合掌房”,所以白川鄉也叫合掌村。這是日本一種特殊的鄉村民宅,以厚厚的茅草覆蓋屋頂,完全由木頭構造,建築的過程中不用一顆釘子,卻依然堅固,經得起山風和大雪。兩邊的屋頂像是一本打開的書一樣,成一個三角形狀,適合白川地區雪茫的自然條件。另外,合掌屋大多面對着南北方向,原因是應對白川的風向,減少受風力,還能調節日照量,讓屋內冬暖夏涼。人字型的屋頂充滿個性,如同兩手合握一般,於是房子被稱爲“合掌造”。

白川鄉深藏於峽谷激流中,最初由躲避殺戮的軍人在此隱居並繁衍下來,也正因爲交通閉塞,這些原始且美麗的合掌房才能保存至今。如今,居民仍舊生活在其中,守護着美麗且原本隱祕的日本高山地區的鄉村風景。屋旁田地園圃交錯銜接,構成一幅濃厚懷古幽情、山間農村的田園景觀。

冬天,岐阜西北地區的天氣非常寒冷,卻從來擋不住前來一睹白川鄉動人風景的人們。每年冬天,白川鄉就會點亮合掌造聚落的夜間景觀燈。積着厚厚一層雪的茅草屋頂被光暈一圈一圈渲染開來,透露着不可言喻的朦朧美。

金澤:沼澤裏也有黃金

進入了“升龍之首”的石川縣,金澤便是必去之城。作爲北陸地區最大的城市,金澤除了有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還藏有各種日本超高的手工藝高手。

兼六園建於1673—1681年,從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在位時,直到第九代藩主前田齊太,經4代人、170年左右的時間才建成今天的樣子。據說,兼六園的名字取自於中國宋代詩人李格非所著的《洛陽名園記》。幕府的老中松平定信認爲,這個園林兼備李格非所提出的“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的名園條件,所以命名爲兼六園。

兼六園包含了基本日本所有庭園的元素,日本的庭園絕大多數面積奇小,而兼六園卻規模可觀。噴泉、松樹、溪流、湖泊、鯉魚、茶室、山崗、眺望臺、櫻花、小橋,石像,瀑布……應有盡有,不同大小的石頭燈籠、小神社錯落林間,皆似小品。

湖中央兩個小島,一個似龜,一個似鶴,遙相呼應,惹人遐想聯翩。島上的松樹挺拔有力,交織又不糾纏,恰到好處。每年嚴冬,爲了防止厚重的白雪壓壞松樹枝,兼六園的工作人員都會架起吊枝,遠遠望去,規則的幾何圖案和松樹樹幹的挺拔成了絕配,平如銅鏡的水面下,蒼蒼倒影依舊清澈可見。

金澤的名字起源於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芋掘藤五郎的農民靠挖馬鈴薯爲生。他把馬鈴薯上的金砂都洗入一口井,現在被稱爲金城靈澤,因此該地就被命名爲金澤,意爲“黃金的沼澤”。

在日本,金澤的金箔應用很廣,既有金畫、金箔盛器等工藝品,也有傢俱、佛像佛龕、壁紙,以及首飾、手袋、筷子、電話卡等日常生活用品。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日本人還喫金箔!金箔果子,金箔壽司、金箔酒、金箔咖啡等等層出不窮。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沬經濟最高峯的時候,日本人大量爲食物貼上金澤金箔,用“吞金”來顯示自己的富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