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当即撕海报发脱粉宣言,更有自残的表达,为什么一个跟自己现实生活并无联系的明星,会对粉丝的生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疯狂追星是精神病,在心理学上叫钟情妄想。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因为本人不追星,也不关心娱乐圈那些事。。。

偶然听朋友讲到标题的内容,所以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人追星,不到之处,多多担待!

先看看网络一些信息

鹿晗公布恋情了,粉丝们很受伤,曾成为讨论热点。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网上流传出许多粉丝情绪崩溃的谣言。

虽然是谣言,但也能看出在大众眼中“粉丝”多是“不理智的”“疯狂的”。

张三恋爱或者李四结婚,都不怎么稀奇,放在明星身上,就不一样了。

赵丽颖冯绍峰夫妇结婚了,粉丝留言哭了。。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追星”行为,被很多“不追星族”贴着“脑残幼稚”、“没有意义”、“没有文化”、“浪费生命金钱”的标签。

与此同时,也催生了粉丝情绪激动、取消关注的行为。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changcheng

某位当红偶像脱单了,一经公布马上激起千层浪,粉丝的悲伤与愤怒,淹没了弱弱的祝福。

有的当即撕海报发脱粉宣言,更有自残的表达,为什么一个跟自己现实生活并无联系的明星,会对粉丝的生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心理学动力。

很多人都说“脑残粉太可怕了”、“呵呵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脑残粉”、“戏多,戏精,野鸡。”、“疯狂追星是精神病,在心理学上叫钟情妄想。”

我不觉得这些姑娘脑残,我只是觉得很可惜。

我们知道生命可贵,她们难道不知道吗?她们当然知道。

但追星其实是一种梦想,她们像捍卫真理一样捍卫这些梦想,有一天她悉心守护、用大量金钱喂养的梦想忽然破灭,还不允许她难过失态吗?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NobelPrizes2015AwardingCeremony

什么是妄想症?

精神障碍的一种,是患者在没有事实根据的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患者对自己的幻想坚信不疑。

什么是钟情妄想?

钟情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一种表现,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 ,仍反复纠缠不休,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错觉。漂亮的女人在镜子前的形象

人们不可等待其“自行提高认识”、“自己会明白过来”。

切记:钟情妄想这一爱情错觉是精神异常的表现,不是思想认识问题,不能靠摆事实讲道理、解释或劝告来奏效、来改变。

当你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出现钟情妄想等精神异常时,应及时带他(她)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不可顺其自然,讳疾忌医,以免加重病情以至贻误终生。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西游记女儿国》

追星——也许你缺爱

心理学家科胡特曾经说过——“所有的幸福与力量都存在理想化的客体上,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恋”。

当偶像宣布恋爱的那一刻,粉丝们伤心愤怒的真的是鹿晗有了女朋友吗?

难道她们真的会觉得偶像会跟自己谈恋爱吗?

真正让他们感到痛苦的是,偶像的恋情公布只是使他们回到了现实世界中,她们必须面对真实的自己,自恋受损。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为了防御这样的痛苦,粉丝会采取各种方式,比如有的会否认,认为这些只是炒作;有的会见诸行动,撕海报宣布脱粉;

有的会转移,迁怒于女方……这些粉丝大都还具有现实的自我调节功能,这样的波澜终会变成过眼云烟,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

也许你的家庭还算和谐,但父母对你关心不够,你感觉不到浓厚的情感和家庭存在感。

同样的,在生活中,你似乎并没有走心的朋友,与同学或者同事也是泛泛之交。

而追星不仅可以让你感到被偶像爱护,你也在追星中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们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有同样不被家人或周遭人理解的追星生活。

你们对偶像有同样的热爱,你感觉到了被认同,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理想化他人:自恋面具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你或许听了某个课程,这个课程的某些地方不知道怎么打动了你的心灵。

你立马对这位老师产生了超级好感,之后开始关注老师许多方面。

之后凡是这个老师的课程都会兴致勃勃的争取去听,也会购买这个老师的书。

太多的理想化他人,有时候会搅乱自己的生活,也会给被理想化的他人带来巨大压力。

杨丽娟追星刘德华事件就是过度理想化他人的一种代表。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当我们过度理想化他人而严重影响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或者扰乱自己的内心时,我们需要有些反思来考虑目前的心理过程。

如果是长期和反复如此,那我们就需要关心这方面的心理健康了。

自恋是一个人的人格最基本的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它分为健康自恋和病态自恋。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男性与女性认知技能。男人和女人看着灯泡

健康自恋形成是分阶段的:

1

第一个阶段就是一个人出生后,和母亲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能感觉到母亲爱自己,从而觉得自己很可爱,自己爱自己,自我有价值;

2

第二个阶段就是爱上镜子里的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是完美的形象;

3

第三阶段是成为家庭的中心,被众人看到。

三阶段的自恋得到满足后,然后在上幼儿园,学校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化的阉割,接受社会法则,形成健康自恋,也叫自尊,适应社会后成为社会人。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创意配图:明星薪酬

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明星的时代。

而人们对明星的反应,却常常陷入极端:一边是爱到要死的粉丝,另一边呢,时常有人举起道德的大旗,动辄呼吁封杀。

在青少年的追星过程中,

有时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和悲剧后果,

但家长和社会极力禁止他们追星是不可取的,

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让青少年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除了在平时引导他们理性追星外,更多的去理解和处理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和需要。

追星不一定就是是疯狂和无谓,要看每一个粉丝都在追什么……

追到了什么!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追星,除非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现,否则媒体和互联网绝对不会消失;只要媒体和互联网还在,就一定会有人试图从粉丝经济中分一碗饭吃。

所以,堵不如疏!

要想避免名人崇拜综合症,一方面,必须学会把追星视作生活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另一方面,必须给那些有正面意义的人物,如屠呦呦、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更多的曝光。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NobelPrizes2015AwardingCeremony屠呦呦女士

希望各位保有自我,三观健全,经济独立,情生自愿,事过无悔。

疯狂追星在心理学上是不是一种病?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