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人們在深刻感受天氣逐漸寒冷的同時,也都會直觀感受到空氣質量的變化。最近連續幾年,每到了這個季節,我們肉眼就能看見霧霾又悄悄的出現了,在人們認識到霧霾後,對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逐漸的加深了印象。除霾降塵,已經成爲每年入冬後,政府和社會重視的大事。

大氣污染治理進入新的階段 需要新技術來支撐

11月8日,鄭州市政府網站公佈了《河南省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關於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中堅決禁止“一刀切”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要分類施策處理環境問題,不得使用“一律關停”等粗暴方式,簡單應對環保督查。

禁止“一刀切”,針對不同的行業和領域,通知都做出了細則要求。而這標誌着,治理大氣污染,要更加精準,但也對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科學治霾?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曾表示,治霾需要“三化”,分別是差異化、精細化和動態化。“大氣污染治理進入新的階段,需要新技術來支撐。”

霧炮車,除霾彈、灑水車,各種監測儀器、清掃車……面對每年冬季來勢洶洶的霧霾,不斷更新的設備一齊上陣。那麼降塵除霾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和技術呢?

就在今年的11月3日,河南省環保廳廳長王仲田一行到達鄭州高新區檢查環保工作在高新區秦莊安置區,他看到新採用的樓頂智能化噴霧設施後,爲高新區的智慧環保工作點贊。

省環保廳廳長調研時稱讚:三年前就有這個設想

“高空智能降塵除霾系統”,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設備能讓廳長點贊呢?11月9日,新聞媒體一行來到正在施工的鄭州市高新區秦莊安置區,一進工地施工現場,順着工作人員手指的方向,只見一棟已經封頂的高樓頂部,不斷噴射出水霧,距離大約50米左右。在微風中,水霧面積被大幅吹散,而在樓下絲毫感覺不到有水滴落下來。

“這就是高空智能除塵降霾系統。它的噴射半徑大約50米左右,並可進行360度旋轉。每個高壓遠程射霧裝置淨化的直接覆蓋面積約1萬平方米,安裝在100米的高樓頂上,可淨化約100萬立方米的空氣。”在現場,鄭州荔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鋒告訴媒體,正在噴射水霧的設備,就是他們公司的研發創新。

霧霾是一種複合細微顆粒懸浮物,其顆粒大小覆蓋了從PM0.1到PM2.5,統稱爲2.5微米細顆粒物。據瞭解,在大氣穩定的情況下,這種混合懸浮物甚至可以從地面到500米高度穩定懸浮數日甚至數週,有風的情況下高度不定,而當降雨後迅速沉降消失。

“雨過天晴”,雨水夾雜着空氣中的雜質落下,藍天顯現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對於霧霾,我們是不是也能用這個原理去治理呢?傳統的霧炮水車只能打出十幾米的高度,灑水車、清掃車更是隻能針對地面。

據鄭州荔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經理張華鋒介紹,眼前的這套設備就是安裝在高層建築上的降塵除霾的設備,綜合利用高壓射霧、負離子除塵和調頻霧化技術,進行遠距離大範圍內的射霧噴霧,對懸浮在空中的PM2.5和PM10以及大顆粒揚塵進行面源性的壓制,這已經搶佔城市智慧環保制高點。

“當時省環保廳廳長語重心長地對在場人員說,他三年前就有這個設想,從高空中就能抑制住霧霾,如今在這裏成爲了現實。”

噴頭360度旋轉,噴射強度可調節,樓下感覺不到水霧,每小時只需要噴射5分鐘就能明顯降塵,百米高空可淨化百萬立方米空氣……科技改變生活,如今科技還能改變環境。

這套高空智能除塵降霾系統在鄭州已經開始布點

噴射的水從哪來?水是不是本來就有污染?會不會費水費電?有沒有噪音?帶着這些問題,媒體一行又來到鄭州市高新區一棟正建商品住宅的樓頂。

在房頂,可以看到一套組合的機器設備,供水管被有序佈置在樓頂一週,水箱、高壓泵、水淨化處理設備、機組……一應俱全,且佔地很小。當水霧開始噴射時,站在旁邊,也絲毫聽不到機器聲音,只有噴頭唰唰的噴水聲。

“噴出來的水,甚至比咱家自來水管接出來的還乾淨。”張華鋒笑着說。原來,通過高壓泵抽水到樓頂之後,淨化處理設備會對自來水進行二次淨化。而從抽水到噴水的整個流程,水電消耗成本大約每天100多元。每次噴水5分鐘就能見效,成本更是特別小。

爲了見證效果,媒體一行在秦莊安置區噴射點樓下等待了十幾分鍾。看着噴射由開始到結束,頭頂的那片天空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可以看出更藍了,而且仔細看,噴出來的水霧,在下落一段距離之後有點變黃了。真的很明顯,而且也說明高空中的霧霾很嚴重。”同行的媒體感慨。而通過監測的數據發現,使用高空智能除塵降霾系統的區域,和關閉該系統之後對比,PM10、PM2.5具有下降趨勢。

放置在樓頂的這套系統要怎麼操作呢?難道每次開關都要爬到屋頂麼?“全部由遠程控制,這套智能系統,在辦公室電腦上就能操作開關,旋轉,噴射力度,噴射時間都能遠程遙控,當污染指數升高以後觸發系統報警啓動設備進行噴霧除霾。具備先進的智能管理功能。”

生活需要智慧,降塵除霾也需要智慧。據瞭解,這套高空智能除塵降霾系統已經在鄭州市高新區多個地區布點,鄭東新區也正在安裝。最近一段時間,鄭州市以及周邊新鄭等各轄區也來高新區進行觀摩。高新區實行的智慧環保,受到了多方的點贊與關注。

霧霾治理不僅需要環保部們及各級政府自上而下的高壓策略,更需要社會公衆的普遍參與,一方面,政府治理霧霾要不斷擴大公開,接受公衆監督;另一方面,更要包括建築施工方在內的社會各界一起參與,更加精準、全面的治理,多措並舉對症下藥,充分發揮科技治霾的優勢,讓今後的冬天,無霾可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