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姜太公即姜子牙,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开国之君。由于他建立了奇功异勋,又是长寿者,渐渐地被尊奉为能祛除百病百灾、福佑民众的神,所谓“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后人总结他养生的秘诀是“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而这一秘诀集中体现在他的垂钓中。 垂钓是一种超然脱俗的运动,也是一种境界极高的养生方式,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

姜太公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儿便持竿傍溪,静观天水一色。钓鱼实为形式,他那无饵直钩能钓鱼的理论,正说明了他“钓鱼是假,赏鱼是真”的淡泊利禄养生观。正是在众人千方百计要多钓鱼、钓大鱼之际,他却静观鱼群绕钩而乐。

姜太公垂钓虽无饵,但抛钩观浮,一览群鱼绕直钩而过,再抬竿提线另抛,这一起一立、一提一抛,正好使四肢、手腕、脊柱得到了全面的活动伸展,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而静观鱼儿绕钩时则全神贯注、屏气凝神,两者一动一静,动静相兼,是运动平衡的统一。

姜太公在垂钓中还磨练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使他养成了谋大业不求功名利禄的胸怀,从而以豁达、宽容、仁和获得了健康长寿。

中医认为,长时间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天人合一,有利于经络的流通畅舒,特别是有利于改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态功能。

具体地讲,垂钓的好处有以下三点:

一是脱离喧闹污浊的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可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益寿延年。

二是回归大自然,沐浴阳光。阳光和空气一样,也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日光中的红外线,则能给人以温暖,使人体血流畅通,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强壮。

三是垂钓使人入静。《黄帝内经》中说:“动养形,静养神。”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入静可使人体和精神放松,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垂钓入静是“天人合一”的静,即钓鱼时人和大自然完全融合。这种静是任何运动形式所没有的。

垂钓不时抛竿、提竿、换饵、站立、下蹲、前俯后仰的多次反复,尤其是钓上大鱼,溜鱼、抄鱼的动作,涵括了体操舞蹈的多种姿态。有些动作如甩竿时双腿站立似骑马,抛竿时一手掐线,一手执竿如射箭,很像八段锦的优美练功动作。所以垂钓活动的“动”,养生学称之为外动和内动的统一。形体上的外动,可使韧带、肌肉、筋膜、颈肩、肘、踝乃至手指等各部位关节得到均衡锻炼;内动则可促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达到活动筋骨、振奋精神、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

垂钓现场要静——“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诱鱼上钩要静——全神贯注看鱼漂;出现鱼讯更要静——瞬息变化,稍纵即逝;

就是提竿换饵和拉竿溜鱼,也都需要轻提轻放操作无声。可一旦鱼上了钩,不但要动,而且要迅速地动。钓到大鱼时要“手舞足蹈”,以“骑马蹲裆”、“扬鞭抹马”、“海底捞月”多种姿势集于一身的动作才能完成。

钓鱼养生正是在这种动、静相对平衡和不断转化中促进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祛邪除病和抗衰老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