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確定不同的子艙位數量後,航空公司會將運價數據錄入GDS,包括攜程、去哪兒等平臺以及機票代理商,會從GDS系統查詢艙位及價格,並將結果展示給消費者。當消費者在平臺上輸入日期和出發及目的地後,平臺就需要向GDS調取相關數據,GDS隨後會展示所需航線下所有航班和這個航班每個艙位的剩餘艙位數量給平臺或代理,而平臺給消費者顯示的,則是不同航司提供的不同航班。

近日有數據顯示,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領域成爲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

而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有消費者反映,搜索時明明看到的機票價格很便宜,臨到付款時票價卻漲了,或者兩個人同時搜索同一個時間的同一航班,看到的價格卻不一樣。

那到底是不是“大數據殺熟”呢?這要從機票價格的變化原理說起。

一張機票的價格由票價、燃油附加費、機場稅等組成。

其中,機票價格主要是由航空公司根據季節、運力、供需關係等因素統一調控,並在全價機票的基礎上劃分出不同折扣的艙位。

但這裏的艙位並不是頭等艙、經濟艙這樣的物理艙位,而是指銷售機票時用來區別票價的銷售艙位,它是航空公司進行運價管理、控制機票價格的直接工具。

比如不久前國家公佈五一小長假增加到四天後的1小時裏,去哪兒網上的機票搜索量就直線上升,機票價格也像火箭般迅速增長,1000多元的差價就發生在重新刷新搜索的短短零點幾秒之間。

這其實就是航空公司的航線收益管理員在後臺修改了熱門目的地的機票價格,也是他們工作的日常——在機票被瘋搶時放出價格高的子艙位、沒人買時放價格低的子艙位,追求的是每條航線上座率和收益之間的平衡。

再來說說機票價格是如何在攜程、去哪兒網等平臺上顯示出來的?

消費者從搜索到下單,背後的過程其實很複雜。

確定不同的子艙位數量後,航空公司會將運價數據錄入GDS,包括攜程、去哪兒等平臺以及機票代理商,會從GDS系統查詢艙位及價格,並將結果展示給消費者。

當消費者在平臺上輸入日期和出發及目的地後,平臺就需要向GDS調取相關數據,GDS隨後會展示所需航線下所有航班和這個航班每個艙位的剩餘艙位數量給平臺或代理,而平臺給消費者顯示的,則是不同航司提供的不同航班。

消費者選定某一航班後,平臺需要再次向GDS反饋數據信息,GDS也需要和航司覈對價格及艙位信息,航司會將最新的價格和艙位信息反饋給GDS,再通過GDS反饋給平臺,進而顯示到用戶手機上。

以去哪兒網爲例,平臺上覆蓋68萬多條航線,每天有上億次查詢量,每次查詢需要搜索1萬個左右的艙位,對於艙位查詢來說,每天就有千億次查詢量。這些數據會在航空公司、GDS、代理商,甚至GDSGDS之間流轉。

也就是說,如果你正在搜索的是一條熱門航線的熱門時段,如果從搜索到下單的時間過長,價格的確有變高的可能,因爲在你考慮下單的這段時間,相對低艙位的機票已經被別人搶走了。

當然,變價不只是價格變高,也會發生價格變低的情況,比如航司發現銷售客座率低於預期時,就可能降價促銷。

所以總體來看,在如今機票價格越來越透明的時代,依靠所謂的“大數據殺熟”進行加價銷售,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尤其是對主要依靠流量、航司佣金和信息服務費變現,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平臺來說。

當然,不用大數據“殺熟”,卻可以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

事實上,已經有航司和平臺在研究用戶畫像,根據每個用戶的需求偏好、購買習慣、購買偏好、行爲特點,對特定產品進行定向投放,吸引購買和出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