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高山镇有一个叫“墓亭底”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这个地方保存着一座“有故事的古民居”和一座古墓,令人津津乐道。它讲述着守墓人的辛酸故事……

这座古民居为六扇厝,两层。面阔19.6米,进深20.8米,总面积约407平方米,有大小房间10多间。

房子内外精致的灰塑、硕大的础石、拙朴的木雕、鎏金的花卉图案、小巧的阁楼……令人赞叹!

古民居附近的古墓为三合土打造,十分古朴。有一副墓联曰:“崎石端凝脉从永远,海潮环抱派衍孔长”。

墓碑上刻有“院西……民国乙卯冬清候选州司马照川林先生偕妣王孺人,长男、雍进士振卿公,长媳卢孺人,出继男茂侯公、媳陈氏孺人寿域……”等字。据此断定,该墓建于1915年。

说起“墓亭底”,可有一番来历:解放前,几个林姓人家来到高山镇东林村,为院西村林氏始迁祖林尔良的第三子林先山守墓。

林先山系埋在东林村居民的房子后面,该墓因此被称作“厝后墓”。由于守墓人一年四季暂居在四面透风不避寒暑的“亭子”里,这个地方就被称作“墓亭底”。

解放后,“墓亭底”被村民作为牛栏,如今被改为“四佛宫”。经过岁月沧桑,守墓人如今已繁衍11代,有56户数百人。另数百人散居在海内外。

据当地风俗,守墓3年后,才被允许建造祖厅。因此林氏于1915年,在墓地附近地建起了一座六扇房子,也就是文中第一段说的那座古民居。古民居原来十分辉煌。厅堂里不少角落有燕子和鸽子来垒窝。当地相传,燕窝越多,主人就越兴旺。

民居的大门为两开门,大门后的屏风亦是两开,中间写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宽约2米,高约三米多,见证了民居的沧桑。

那么,为何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民居”呢?北京大学高材生、高山中学原副校长林学球为我们讲述——

第一个故事:“空城计”

解放前,小偷和土匪经常光顾该民居。由于敌不过小偷和土匪,屋里的男女老幼每天晚饭后就带着细软,集体“出走”到院西村投宿,次日才敢回家。这样一来,家中就任小偷和土匪糟蹋了。

第二个故事:“绑票案”

1948年,林学球的叔公林圣成从印尼回国。土匪认为“财富来了”,半路将其绑票后,押到沙浦镇目屿岛,再向其家属勒索赎金。无奈之下,林圣成家人花了不少钱,才把他赎回来。

第三个故事:“打土匪”

1948年除夕前一夜,土匪到民居抢劫。他们先往里面投掷石子,看看里面是否有动静。

确定没人了,他们便在墙根挖了一个大洞,将耕牛牵走。当他们再次从大洞进来,刚伸进头,就被静静守候的枪手击毙了。

这座古民居10多年前,被改建为墓亭底文化中心。现在该民居已归还林氏后裔,而如何妥善保护成为他们的“闹心事”。

林学球表示,由于这座古民居见证了一个充满乡愁的地名,以及不平凡的岁月,所以保护它就是保护一段难忘的历史。目前,林氏后裔已开启修缮老宅“模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