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 生活与前行

文 / 图 · 杨婉

我是在2015年第一次了解《布林客BLINK》并参与投稿的。当时的我正在准备中央美院的本科毕业展览,和去波士顿读念研究所的事情,那时的自己对未来充满憧憬。

现在,四年过去了,回想当时的作品,毕业展出时的其中一幅对我后来的创作影响甚远。这幅作品的中心是一个被遗弃的沙发,它在长春市中心的街道上被放置了一周多,无人问津。我在这个遗弃沙发的旁边居民楼里生活了15年,从三岁开始一直住在这一片,直到十八岁时离开家,去北京读书。而随着我的离家求学,我父母也搬到了更为清净的城郊一带。

在本科毕业搜集素材的那段时间,父亲经常载着我开车乱转,搜刮一些偶遇的画面。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又回到了老房子。我看见了这个十分“拟人”的沙发,它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那种画面给了我一种说不清的共鸣。于是,我把它记了下来,并开始了我的毕业创作,名字就定为《局外人OUTCAST》。

局外人Outcast, 200 x 200cm,木板油画, 2015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永久收藏

这张画的尺幅是两米乘两米,是木板油画。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条我在工地上捡到的警戒线,“LIMITLINE”,我留下了MI两个字母,又加了一个A,刚好是我的英文名字Mia,便用作了这张画的签名。

在这张画中,那种正方形的形式感,与人体相似的画面尺幅,以及我想表现的passive-aggressive(消极攻击性)的情绪,都在我未来几年的绘画创作中不断涌现。

出现在《布林客BLINK》封面中的杨婉作品

第二次和《布林客BLINK》的故事发生在我来到美国之后,那是我研究生的第二年。经过第一年的艰难适应,我的作品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方向。那段时间,也是我集中学习的一段日子,一批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如Agnes Martin,Barnett Newman,Jules olitski,Robert Irwin,以及 Kibong Rhee等等,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艺术哲学的理论上,都对我影响了很多。

尤其是17世纪的印度Tantric Paintings(密宗绘画)对我产生了最大的启发。我在2016年年初,开始尝试日记绘画:每天创作一张水彩,记录当天的情绪。我在今年年初,又开始进行了类似的纸本训练。但是,这种训练不再像16年的时候,每天强制性地完成,而是更有有情绪的投入。经过三个月的日记式绘画,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想法,并开始进入更加系统的创作。终于在2017年的夏天,我完成了《簌簌声》系列,那是两组双联画,作为我研究生毕业的作品,并后来在2018年的个展HALATION中展出。

杨婉油画个展现场

搬到西海岸之后,我成功签约了公司,成为了一位职业艺术家,每天开始朝九晚五的搞创作。得益于公司的财力支持,使我不再局限于木板油画。于是,我开始涉猎树脂、蜡画、固体油画等等材料和形式,绘画的方法也可以变得更加多样。

在工作室的附近,有一家日式结合法式的餐馆叫Bonnene,我经常光顾。

杨婉,“夏日序曲”现场

老板娘是一个曾经在法国学习摄影的日本人。很妙的是,她做的菜就好像她的经历一样。我非常喜欢这里。后来,在2018年的春末,我在这家餐厅举行了一个Pop-upShow, 名字是“夏日序曲”。我开始感受到,自由的表达带来的内心满足感。只要有新的想法,我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付诸实践,这种创作的感觉十分畅快。又在2018年底的时候,《布林客BLINK》发表了第三篇关于我作品的文章。

杨婉在社交媒介上分享的作品细节图

我有梳理作品的习惯,《布林客BLINK》⼜是⼀个可以和⼤家分享平台,每年投稿《布林客BLINK》也是我给⾃己定下的习惯。也是因为这份杂志的原因,我和苏也相识了三年多。去年,我在申请美国杰出人才签证时,其中的一封推荐信就是苏也帮忙写的,十分感谢。

这⼏年,布林客和苏也见证着我的成长,我也幸运的陪伴着布林客的发展,心存感激。没事的时候,阅读杂志里的文字和图片,也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在过去的杂志中,我对很多作品都很有共鸣。在较近一期的杂志里,《最后的边境》则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勇闯寒冷北境的摄影师姚朕嘉的文字和摄影都让人很感动。

杨婉在社交媒介上分享的个人工作室

其实,这些年中,我自己的⽣活与梦想也发⽣了一些故事。 可以说,这三年里我经历了⼈生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我⽗亲在我研究生毕业前的那个春节病了。父亲是我最爱的人。在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总是不会太拼命的努⼒,因为我知道⽗亲永远会在我的身后,支持着我,鼓励着我。⽽我在⽗亲病倒之后,却感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那种⽆能为⼒的绝望,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疼痛的感受了。在24岁那一年我明白了成人意味着什么。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在此之前⾃以为的成就有多么的微不足道。⽗亲的保护曾让我以为,⼈生都应该是光鲜的、轻松的。可逐渐的,我明⽩只有靠⾃己的努力拼搏才能尽快的在⽗母老去之前担起一部分责任。

杨婉在社交媒介上分享的作品细节图

那段黑暗期过后,我从美国的研究所毕业。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留在学校,做⾏政类的工作,以及负责一些基础的教学工作。不幸的是,遇到过让人愤怒的种族歧视矛盾,然后我就火速地搬到了美国的西海岸——那里的文化更加多元,人们的思维更加进步。紧接着又是一堆繁琐的事情,如准备申请签证一类。

杨婉,《6:59pm》, 木板综合材料,10 x 10cm,2018

于此同时,我也在波⼠顿举办了第一个个人展览。因为第⼀份⼯作的关系,我那时也积累了一些⼈脉,算是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伏笔。我想,如果不是⽗亲的突然病倒,我也不会在遇到这些困难时决定坚持下去。我也许还会像以前⼀样,让父亲替我解决烦恼,或者直接回国回家,选择一个更轻松、安逸的简单生活。但是,当人没有退路的时候,潜⼒是⽆限的。

杨婉在社交媒介上分享的作品

回顾这些年,我发现自己有开心也有难过的时候。但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获得、或是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坚强与忍耐吧。在困难重重的现实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期待未来有更好的结果。

杨婉在社交媒介上分享的作品

在2014年,布林客的第一期主题是“如何与⾃己相处”,那时的我还不认识布林客。不过五年过去了,现在的我更加明白了该如何与⾃己相处——亦师亦友。这仿佛是一种缘分,从我创作的最开始,《布林客BLINK》就一直在我身边。能和《布林客BLINK》一起成长的感觉,真好。

杨婉,生活工作于旧金山

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

2017年毕业于麻省艺术学院绘画系

个人网站:www.yangwan.space

*

主编:苏也 微信:suyesophi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