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槍用戰術背心的左前部與右前部設計完全相同,其中下方並排設有左右2個彈匣袋,每個彈匣袋內可收納2個彈匣,彈匣袋口袋蓋的扣合方式與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彈匣袋的扣合方式相同。其左前部同樣分上、下兩部分設有小口袋,但下部分豎向並排排列有6個小口袋,每個小口袋內可收納1枚40mm榴彈,榴彈袋口袋蓋的扣合方式與步槍用新型戰術背心相同。

韓國軍隊裝備了多款型號的戰術背心,本文從其早期裝備的戰術背心開始到現在裝備的型號,在此係統展示—— 初期戰術背心 長久以來,步兵個人野戰裝具主要由彈匣袋、手槍套、手槍揹帶、各種掛帶等組成,一直到1980年代末美軍開發出IIFS(綜合型個人戰鬥系統)裝具,才使個人野戰裝具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代。IIFS裝具是整合了各種掛帶和彈匣袋的一體化背心式裝具,被稱爲戰術背心。1990年代以後,IIFS戰術背心的設計對各國步兵裝具產生了深遠影響。 韓國軍隊在1990年代後期開始在個人野戰裝具中加入戰術背心。其爲普通部隊裝備的最早的戰術背心是以美軍IIFS戰術背心爲基礎進行國產化的產品。初期戰術背心根據所裝備部隊的武器,分爲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和步槍用戰術背心兩種。這種初期戰術背心優先裝備韓朝停戰線(DMZ)上的警備部隊,之後開始配備韓國軍隊全軍,但是配備尚未遍及韓國軍隊即被更新的型號更換,其因此使用的時間較短。 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 初期戰術背心的基本設計和口袋的佈局方式等都與美軍IIFS戰術背心相同。該戰術背心採用迷彩帆布材料製作,分爲左前部、右前部、背部三部分並配以肩部掛帶,其中,左前部和右前部爲對稱式設計。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的左前部下方並排設有4個豎向小口袋,每個小口袋內可收納1枚40mm榴彈,每個小口袋頂部設有1個半長圓形口袋蓋,口袋蓋的邊緣處加以包邊處理。口袋蓋的頂部中間設有與美軍IIFS戰術背心相同的按扣,可扣合在小口袋正面頂部中間的按扣上。左前部的上方內側設有2個與下方相同的收納榴彈的小口袋,而外側則設有1個可收納30發彈匣的彈匣袋。該彈匣袋在尺寸上比榴彈袋大得多,其內可收納2個30發彈匣。彈匣袋上同樣設有口袋蓋,口袋蓋的邊緣處進行包邊處理。彈匣袋的口袋蓋並不用按扣進行扣合,而是採用快拆式掛帶。其口袋蓋頂部中間豎向縫製一根尼龍掛帶,該尼龍掛帶摺疊後並在距離最頂端一段距離處進行縫合,使掛帶的最頂端形成一個沒有縫合的突出部。此外,口袋蓋頂端中間還用金屬片固定有1個D形金屬環,彈匣袋正面的頂部中間也用兩片圓形薄金屬片豎向固定1個D形金屬環。扣合口袋蓋時,將彈匣袋正面的豎向金屬環插入到口袋蓋頂端的D形金屬環中,再將口袋蓋掛帶的下端插入到豎向D形金屬環中即可。需要打開彈匣袋時,僅需用手向上提拉口袋蓋掛帶最頂端沒有縫合的突出部,即可將口袋蓋掛帶從豎向D形金屬環中抽出,快速打開彈匣袋口袋蓋。 其右前部的設計與左前部完全對稱,上方同樣是榴彈袋位於內側,彈匣袋位於外側。左前部內側的頂部和中間各橫向縫製一根掛帶,掛帶一端設有一個塑料插扣,可與右前部內側頂部和中間縫製的掛帶上的塑料插扣扣合。 該戰術背心背部只在腰間設計爲一小塊片狀,其頂部兩個角的包邊採用圓角式設計以增加美觀。背部左右兩側的上方和下方各豎向縫製一根掛帶,其中,上方左右兩根掛帶分別用於連接肩部掛帶,兩根掛帶的底端各設有1個大型D形環,用以掛附其他附件。而下方左右兩根掛帶底端用金屬按扣進行扣合,各自形成一個掛帶環,用以固定手槍揹帶。戰術背心左前部和右前部的最外側均縱向設有一排扣眼,而背部的左右兩側同樣豎向設有一排扣眼,用尼龍掛繩將左前部的扣眼與背部左側的扣眼交叉穿扣在一起,將右前部的扣眼與背部右側的扣眼交叉穿扣在一起,即可固定左前部、右前部和背部。 肩部掛帶的設計較爲簡單,其左側和右側分別設有一個長圓形墊片,用於安裝在士兵的左右肩部,左右兩塊墊片在背部通過一條橫向的尼龍寬帶進行固定。左右兩塊墊片的前後兩端分別設有一個金屬卡子,其中前方的兩個金屬卡子分別用於固定左前部和右前部頂部豎向縫製的掛帶,而後方的兩個金屬卡子則用於固定背部上方的左右兩根掛帶。由此,整個戰術背心的四部分即可固定在一起。 步槍用戰術背心 步槍用戰術背心的設計與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的設計基本相同,只是左前部與右前部小口袋的設置方式有所不同。 步槍用戰術背心的左前部與右前部設計完全相同,其中下方並排設有左右2個彈匣袋,每個彈匣袋內可收納2個彈匣,彈匣袋口袋蓋的扣合方式與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彈匣袋的扣合方式相同。上方則設有1個榴彈袋,榴彈袋口袋蓋與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一樣採用按扣扣合,每個榴彈袋內可收納1個40mm榴彈。除此之外,步槍用戰術背心的背部和肩部掛帶的設計均與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相同。 新型戰術背心 截止到2010年,韓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僅有22個步兵團,此外還有23個預備役步兵團,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曾參與越南戰爭的首都步兵團(猛虎團)、第9步兵團(白馬團)等。2000年,爲以上正規步兵團換裝了新型個人野戰裝具,其中就包括新型戰術背心。 新型戰術背心同樣製作了步槍用戰術背心和榴彈發射器用戰術背心,根據使用的武器不同而配發。但並沒有爲使用K3輕機槍和M60機槍的部隊設計專用的戰術背心,使用上述兩種武器的射手配發的是步槍用戰術背心,而武器所需要的彈藥則收納在彈藥包中攜帶。 步槍用新型戰術背心 相比於初期戰術背心,新型戰術背心採用四部分相結合的設計方式,整體上爲馬甲式設計。 其中,步槍用新型戰術背心採用迷彩帆布材料製作,左右兩側均爲對稱式設計,戰術背心邊緣處用綠色窄帆布條進行包邊處理。左前部下方分左右兩側並列設有2個豎向小口袋,其中內側的小口袋尺寸相對較小,而外側的小口袋尺寸則較大。這2個小口袋用於收納K1/K2步槍使用的30發彈匣,內側較小的彈匣袋內可收納1個彈匣,而外側較大的彈匣袋內則可並排收納2個彈匣。彈匣袋的頂部設有口袋蓋,口袋蓋邊緣處進行包邊處理。口袋蓋頂部中間豎向向下縫製一根掛帶,掛帶上設有一個按扣,可扣合在彈匣袋正面頂部的按扣上。口袋蓋頂部還縫製有一塊尼龍粘扣,而彈匣袋正面的按扣上方也縫製一塊尼龍粘扣,兩塊尼龍粘扣可對應扣合,爲彈匣袋口袋蓋的扣合提供了雙重保險。彈匣袋內部的底部豎向向上縫製有一根掛帶,該掛帶長度稍長於彈匣袋的長度,因此可在收納彈匣時,將彈匣置於該掛帶之上,而掛帶的頂端露出於口袋蓋之外,這樣在冬天戴手套不方便取出彈匣時,只需向外拉扯該掛帶就可以帶動彈匣向外彈出。 在可收納2個彈匣的彈匣袋外側,還橫向縫製有一塊尼龍粘扣,該粘扣可用於粘合水桶袋等其他附件。左前部的上方縫製有1個尺寸較小的小口袋,其內可收納1枚手榴彈。該手榴彈袋頂部同樣設有1個小型口袋蓋,口袋蓋的扣合方式與彈匣袋的扣合方式相同。左前部內部衣襟處印有該戰術背心的銘文,銘文分五行、兩列的表格方式排列,分別表示該戰術背心的名稱、尺寸、材質、生產年份以及生產商名稱。 右前部的設計與左前部總體對稱,其用於收納1個彈匣的彈匣袋位於下方內側,收納2個彈匣的彈匣袋位於下方外側。但用於收納單個彈匣的彈匣袋底部內側設有1個D形環,該D形環用於連接手槍掛繩。在收納2個彈匣的彈匣袋外側還縫製有1個小口袋,該小口袋被稱爲萬用口袋,其內可收納醫療套裝、槍械清潔套裝等士兵所需要的裝備。萬用口袋上方設有1個半圓形口袋蓋,其扣合方式與彈匣袋的扣合方式相同。此外,右前部的內側底部用同樣的迷彩帆布材料縫製有1個大口袋,該口袋用於收納地圖。地圖袋正面中間豎向向下縫製一根長尼龍掛帶,尼龍掛帶上設有一個金屬卡子。尼龍掛帶的一端可穿入到金屬卡子中,使掛帶形成一個掛帶環,該掛帶環伸出於戰術背心底部,故可穿入到士兵褲子的腰帶上,用於將戰術背心與士兵的褲子連接在一起。掛帶環的長度可通過金屬卡子的位置來調節。 左前部和右前部下方通過一小段拉鍊扣合。爲了方便拉動拉鍊,拉頭處加裝有一根較長的細繩,只需通過拉動細繩即可帶動拉頭上下拉動。爲了扣合更加緊實,在右前部拉鍊的外側豎向縫製一塊尼龍粘扣,而左前部拉鍊的外側加設一塊長條形的布料,布料的上下兩端分別縫製一小塊尼龍粘扣,使用時僅需將布料上的尼龍粘扣扣合到右前部的尼龍粘扣上即可牢固固定。 爲了保持透氣性,步槍用新型戰術背心的背面在肩部以下使用網眼材料製作。由於該戰術背心一般穿着在作戰服、防彈背心等的外面,考慮到穿着的便利性和舒適度,特別在背部中間開有一個倒U形的開口。在開口的底部左右兩側均橫向縫製有一根掛帶,每根掛帶上均設有一個塑料插扣,可通過調整塑料插扣的位置來調節開口的寬度,以適合士兵的身材。 榴彈發射器用新型戰術背心 榴彈發射器用新型戰術背心在尺寸和整體設計上都與步槍用新型戰術背心相同,只是左前部和右前部小口袋的佈局方式有所不同。其左前部同樣分上、下兩部分設有小口袋,但下部分豎向並排排列有6個小口袋,每個小口袋內可收納1枚40mm榴彈,榴彈袋口袋蓋的扣合方式與步槍用新型戰術背心相同。上方內側設有1個彈匣袋,其內可收納2個30發彈匣。彈匣袋的外側還縫製有1個小型的萬用口袋,其內可收納醫療套裝、槍械清潔套裝等裝具。左前部內側衣襟處同樣印有該戰術背心的銘文。 該戰術背心右前部的設計則與左前部的設計完全對稱,右前部內側同樣設有地圖袋。 特戰團戰術背心 韓國陸軍中的特種部隊統稱爲特戰團,特戰團自1960年創設,截止到2010年,韓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旗下共設有7個特戰團,另有1個特種空中突擊團和1個特種任務大隊,構成韓國的特種部隊。韓國特種作戰部隊的任務範圍相當廣泛,從一般的空降作戰、利用直升機進行空中突擊、反恐,到應對潛入韓國境內的朝鮮部隊等等。韓國軍隊特別爲特戰團設計了特戰團戰術背心。特戰團戰術背心有三種型號,其最初型號稱爲第一型,於1985年開發完成,之後發展爲第二型和第三型。現在第一型已經退役,本文介紹的是第二型和第三型。 特戰團戰術背心第二型 特戰團戰術背心第二型採用叢林迷彩圖案的帆布材料製作,其設計爲與上述新型戰術背心相同的馬甲式,但背部並沒有開口,而是完整的,並且採用與前部相同的迷彩帆布材料製作。需要提及的是,該戰術背心使用的迷彩材料十分容易掉色,特別是迷彩圖案中的茶色色塊使用時間較長後極容易變爲粉色。 該戰術背心左前部分爲上、中、下三排設有多個小口袋,每個口袋均設有口袋蓋,口袋蓋的扣合方式與新型戰術背心的彈匣袋口袋蓋扣合方式相同,採用按扣與尼龍粘扣相結合的扣合方式。其左、右兩側最下方內側各設有1個較大型的萬用口袋,每個口袋內分別可收納50發安裝在彈鏈上的5.56mm槍彈。萬用口袋的外側設有一個較小的口袋,其內用於收納手榴彈。左前部中間並排豎向設有2個彈匣袋,每個彈匣袋內可收納2個30發彈匣,並且彈匣袋在縫製時稍向左下方傾斜。爲了便於更快速地取出彈匣,彈匣袋頂部縫製有可快速釋放彈匣的掛帶。左前部上方設有1個小口袋,其內可收納1枚40mm榴彈。此外,在該榴彈袋的上、下方還各設有一根掛帶,每根掛帶的一端均縫製在戰術背心上,另一端則設有一個按扣,可扣合在戰術背心相應位置的按扣上,使掛帶各自形成一個掛帶環,用於掛附戰鬥刀具等。 右前部同樣分爲上、中、下三排設有多個小口袋,其中最下方的設計與左前部下方的設計完全相同。右前部中間內側豎向設有1個用於收納無線對講機的小口袋,爲了便於對講機發揮作用,在該小口袋的外側上方開有多排小孔,以方便聲音傳出。對講機袋的外側還設有1個小口袋,用於收納對講機的備用電池等附件。右前部上方與左前部上方一樣設有1個榴彈袋。該榴彈袋的上方左右兩側各設有一根帶有按扣的掛帶,各自形成掛帶環,可根據需要掛附其他附件。 該戰術背心的背部附有一個大型揹包,以方便特戰團隊員在沒有揹負獨立的後背包時,可以在該揹包內收納揹負式無線電設備、備用彈藥和口糧等。該揹包的頂端等距離設有多個釦眼,這些釦眼內安裝一根尼龍繩,可通過調節尼龍繩的長短來調節揹包開口的尺寸。揹包內部分爲兩層,其中內層可收納無線電設備。內層頂部左右兩側各縫製有一根掛帶環,用於固定揹包內收納的無線電設備。揹包的頂部設有1個大型口袋蓋,口袋蓋扣合後,幾乎將揹包全部覆蓋。該口袋蓋的邊緣處進行包邊處理,口袋蓋上縫製有一塊尼龍粘扣,可以扣合在揹包正面相應位置的尼龍粘扣上,以扣合口袋蓋。 該戰術背心內部設計也有諸多特點。內部左側縫製有1個採用相同迷彩帆布材料製作的大型口袋,而右側則分三層設置4個同樣材料的口袋,其中最上層設有1個高度較小、橫向較長的口袋,中間設有2個口袋,而最下層則是1個整體式的大口袋。戰術背心內部的這些口袋用於收納地圖、手冊等物件。內部背面肩部位置設有采用相同迷彩帆布材料製作的襯墊,以提高士兵穿着戰術背心時的舒適度。 特戰團戰術背心第三型 特戰團戰術背心第三型是在第二型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其總體結構設計和內部式樣基本相同,只是對外部的口袋佈局及安裝方式進行了改進。 該戰術背心左前部的小口袋設計與第二型完全相同,但是每個小口袋並不是縫製在戰術背心上,而是通過尼龍粘扣粘合,必要時如用槍托抵胸射擊時可以將小口袋取下,以免造成干擾。其右前部上部和中部的設計也與第二型相同,只是將下方改爲3個相同尺寸的萬用口袋,口袋內可收納醫療套裝、清潔工具等附件。 第三型戰術背心取消了第二型背面的揹包,因爲在使用第二型戰術背心時發現,除了使用無線電設備的隊員外,對於該揹包的利用率極低,因此在第三型上取消揹包,如果需要,隊員可以揹負獨立的揹包。在背面底端左右兩側分別縫製有兩小塊尼龍掛帶,每塊尼龍掛帶上設有一個釦眼,可用於固定水桶套、刺刀鞘等其他附件。 此外,第二型戰術背心的尺寸是不能調整的,爲了彌補這一缺陷,在第三型戰術背心的左右肋下采用開口式設計,各開口端豎向設有一排扣眼,在左右兩排扣眼中交叉穿過一根尼龍繩,即可固定住開口的兩端,這樣就可以通過調節尼龍繩的鬆緊來根據需要調節戰術背心的寬度。另外,還在戰術背心的底部一圈等距離設有多個釦眼,釦眼內穿有一條尼龍繩,可通過調節尼龍繩的鬆緊來調整戰術背心底部的尺寸。

編輯/鄭雙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