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的杰出帝王,不论历史大家还是我这种读史小白,脱口而出的几个皇帝里,肯定少不了 唐太宗李世民!
︿太宗皇帝画像 贞观之治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富足,而人民安乐! “ 天可汗 ”戎狄归顺,蛮夷臣服,天下归心 而民族大同! 虽然知道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但都是粗略了解,什么 对内 勤政爱民 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虚怀纳谏 对外族 一视同仁 开放宏博 知人善任 恩服四野 !这些词语估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脱口就来的!但是就因为太熟悉,熟悉的都有些漠然了!
︿大明宫俯瞰图 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彦博还朝。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切谏。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公元626年九月,突厥 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可以说是厚礼了!但唐太宗没要! 他要的是被突厥劫掠去的中原人口,和被突厥俘虏的温彦博!说到这,我们先看一下温彦博是怎么回事! 史书记载 武德八年(625),东突厥举兵南下,彦博被任为并州道行军长史,与并州道理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张瑾率兵抵抗,于太谷(今山西省大谷)失利被浮。突厥颉利可汗知其为朝迁近臣,逼问唐朝兵马粮草虚实。彦博坚贞不屈,拒不回答。可汗大怒,将其囚禁在阴山苦寒之地。 太宗皇帝,不要马匹羊群,却专要被突厥囚禁的温彦博,可见其求贤若渴!而温彦博也真没让太宗失望! 《两唐书志》记载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帝数襃美之。卒,谥恭 温彦博在唐朝最后更是成为大唐宰相,可见唐太宗识人,用人之名绝非虚传!我们继续看下面,
凌烟阁二十八将图一(以此表示太宗皇帝的追随者) 一天唐太宗卫所的将领士卒叫到 显德殿 注,唐太宗登基就是在这!)的院子里说:“戎狄(此特指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到边境扫荡,但历代君主总觉得他们进不了中原,于是不思练兵备战,所以当敌人打进来的时候却都没有办法抵抗! 现在,我不要你们造城据守,咱们多练射箭,要是天下太平你们就是武艺老师,要是有敌来犯,那你们就是朕的将军! (太宗皇帝真长策也!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于是每天叫来几百人学习射箭!太宗皇帝甚至亲自下场练习,有射的好的就给各种奖励,而他们的将领也有恩赐! 群臣劝到:大唐律规定拿兵刃靠近皇帝的杀无赦!现在一些 卑贱 的士卒张弓舞剑的,您在他们中间,万一要有心存歹意的偷偷射您一箭,那大唐怎么办?!” 韩州刺史封同人更是急得骑马入宫进谏,太宗还是不听!说道:“ 王者也 视四海如一家! , 只要是我封地之内的子民,就都是朕的孩子!朕甚至能放心的把心交给他们 , 更何况在这的可都是朕的将士!我难道还会怀疑他们的忠心 !”(这一招是真高,个人感觉比刘备摔孩子好使!嘿嘿) 于是这些军士勤奋练习,数年时间便都成了精锐!
只看这一小段故事,便让我对太宗皇帝生出无限崇拜! 不贪利而重人才!不惜物而惜百姓!这就是“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 ”吧! 而且太宗皇帝 居安思危 重视军事 尊重士兵 !所以才能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将士用命 攻无不克吧! 结语

现在很多人以“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为由,拒绝相信隋炀帝曾经犯过的错误!历史的真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但从温彦博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 被突厥囚禁却能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温彦博,却反隋入唐,在唐任职期间 不阿谀奉承,直言进谏!最后居然还能做到宰相,死后获封谥!! 可见唐太宗的人格魅力确实要比隋炀帝更胜一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