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作为第八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重要活动之一的陕西名品展在广州流花展贸中心举行开幕式,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郭绍敏、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勇毅等出席开幕式。

>>为期3天

参展企业200余家

据了解,陕西名品展为期3天,展示展览展销面积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200余家。展会设宣传展示区、产品展销区、交流洽谈区3个区域,重点展示文创旅游、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名优农特和陕西美食等5大领域的名优产品及成果,旨在提升陕西企业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助推名优企业走出陕西。

陕西名品展对于加快我省名优新特产品走出去步伐,助推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深入开展区域间经贸交流合作,将起到积极作用,也是一次务实行动。

>>五大展区

展示新时代陕西形象

文创旅游产品展区:重点展示陕西知名博物馆文物复仿制品、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包括非遗传承人技艺展演等)、特色旅游景区、旅游纪念品、旅游精品线路等文创旅游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展区:以新一代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为主,重点展示石墨烯、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先国际的高新农业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及产品。

先进制造展区:以陕西先进制造企业、智能制造企业为展示主体,重点展示航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军民融合产业、精密机械、微特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势,聚合发展机器人产业、增材制造产业的产品及重大装备、石油开采等领域科技攻关产品。

名优农特产品展区:以陕西苹果、猕猴桃、石榴、枣、茶、杂粮、土特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为展示主体,旨在助力陕西名优特色地产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升陕西地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陕西地产品牌走出去战略,促进陕粤港澳贸易合作。

陕西美食展区:重点展示陕西国有老字号品牌餐饮企业、陕西名优地方特色小吃,通过展会把陕西人民创造的丰富美味、风格各异、名闻天下的各类小吃,如凉皮、肉夹馍、西岐臊子面等美食在沿海城市推介,进一步加强陕粤港澳合作交流。 华商报记者 刘立春 张成龙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明

广州市民参观热情高

11月10日适逢星期六。上午8时30分,广州虽然阴天,但阻挡不住广州市的陕西“铁粉”来流花展贸中心5号馆参观陕西名品展的热情。原本9时才正式开展的名品展,8时30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专程为陕西特产参加展会

钟先生是广州人,1956年曾在第四军医大学(现为空军军医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广州工作。聊起西安,他如数家珍:钟楼、鼓楼、城墙、大雁塔、西北大学、交通大学等。

在展馆二楼陕西绿益隆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展台前,广州市民陈耀富和老伴儿正在咨询猕猴桃。在仔细品尝后,他竖起大拇指连连说好吃,当场买了两箱。

“我早晨去公园晨练,得知陕西来广州办名品展的消息就过来了。”陈耀富说,他曾去陕西旅游过,才深知陕西的苹果味美、陕西的小米营养丰富、陕西的茶叶醇香耐泡。“一句话就是,陕西的人好山好水好美食好。”

陕西美食引广州市民围观

在陕西名品展上,肉夹馍、锅盔、臊子面、biangbiang面等这些令人唇齿生香的陕西美食正式亮相,为广州市民和游客开启了一场美食盛宴。

在美食展区,一个老碗“biangbiang面”的道具成了“网红”。来这里参展的广州市民纷纷拿起手机与它合影留念。一位中年男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托着老碗,让朋友拍照。穿红裙子的美女摆出优雅的姿势,正催促着朋友抓紧拍照。还有一男子学着陕西人吃面的姿势“圪蹴着”,让人拍照……

除了“biangbiang面”外,陕西其他特色美食展柜前也被围得水泄不通:凉皮给我来一份;肉夹馍给我来一个;锅盔给我来一块……

“港商”发掘汉中山茶树商机

在陕西名品展二楼展示区,有一位特殊“陕商”叫林志康,来自香港。

“2009年,我从香港通过招商引资来到陕西汉中,在汉中考察的过程中,发现这里居然生长着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山茶树,并且有着16万亩的老山茶林,这让我看到了商机。”

林志康说,他多方考察后买下了一片油茶林,在汉中建立了山茶树研发基地。今年是他第二次带产品来到广州参加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活动,“去年我们卖得特别好,这次参展我们也见了很多客商,接到了很多预约订单。”

林志康说,汉中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水源区之一,位于秦岭巴山地区,生态情况非常好,生产出来的无污染产品在香港很受欢迎。

陕西制造新能源汽车畅销广州

在先进制造展示区,最引广州市民关注的要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对老年夫妇正在向现场工作人员黄春桂咨询着比亚迪·唐新能源七座汽车。

黄春桂说,在如今的广州新能源市场中,比亚迪的销量优势十分火爆。比如本次陕西名品展上展示的比亚迪·唐新能源汽车是一款油电混合两用的。“现在在广州即便是加钱,都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才能提到车。”

老乡逛会:瞬间有种回到家的感觉

曾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场景,在名品展上被一张张明媚笑脸取而代之。陈土力和张月梅都是陕西人,一个商洛人,一个安康人,都在广州打拼了20多年。

陈土力来广州做特产食品生意20年了,得知老家陕西在广州市举办名品展就来这里了解考察,看有什么可以合作的。“作为一个生活在广州的陕西人,看到老家的名优特产走出来,特别高兴和自豪。”

来广州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张月梅,1997年就南下了。她现在每年都要和家里人回陕西老家走走看看,感觉陕西近年来变化特别的大,也越来越开放。“我今天上午专门放下手头生意跑来看看,来了后真是不虚此行。不仅见到了家乡的人,还听到了家乡的话,品尝了家乡的美食,认识了家乡的朋友,特别亲切,瞬间有种回到了家的感觉。”

市长推介:客串讲解员推介安康名优特产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正在考察了解安康企业参加陕西名品展的情况,碰到正在巡馆的郭绍敏和李勇毅及随行的广东客商,便客串起讲解员,现场推介起安康的名优特产。

“出土于安康石泉,现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千年‘鎏金铜蚕’,见证了那段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养蚕业、丝绸工艺发展的考证依据,向人们展示了中西丝绸贸易的繁华景象。”赵俊民拿起陕西天成丝业展台前的“鎏金铜蚕”(仿品)说,“鎏金铜蚕”是安康作为丝绸之路“丝绸”源头的重要证明,西汉时期被作为种桑养蚕的奖励,就像现在的奖杯一样。史书记载的较多,但目前只发现了这一个。

赵俊民说,陕西养蚕业全国排第8位,全省120万亩,70万亩在安康。作为西北地区蚕桑大县的石泉,几乎每家每户都养蚕。蚕桑产业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华商报记者 刘立春 张成龙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明 西部网记者 张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