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𬶨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白𬶨豚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能力很强。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白𬶨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野生状态下,成年白𬶨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白𬶨豚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𬶨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约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𬶨豚的分布。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到了1990年代,白𬶨豚在洞庭湖与鄱阳湖湖区已经绝迹。在1997年至1999年的观测中,在南京下游临近的江阴以下就从未再有发现。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2006年,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千米江段进行地毯式搜索,未发现一头白鳍豚,因此不少科学家怀疑白鳍豚已经灭绝。就在今年中科院得到一张疑似白鳍豚的照片,但还在得到证实中。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