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养猪场,很多人第一印象是“脏”和“臭”。不过,当记者近日走进位于仪征陈集镇沙集村的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全颠覆了此前对养猪场的印象。这家养猪场是扬州目前最大的生猪养殖场,未来,扬州将按照“苏胜”模式建设更多规模养猪场。

猪舍中的“星级酒店”

自动温控,仔猪有“集中供暖”

走进这家养猪场,记者看到,猪场内没有猪粪,也没有刺鼻气味,内部环境洁净,一排排猪舍整齐划一,并且划分为公猪舍、怀孕舍、生产舍、保育舍、育成舍等。“养猪是门技术活,每种猪舍各司其职,有利于猪的生长。”养猪场负责人杜德成说。

在怀孕舍内,一排排钢结构的隔离栏用来饲养怀孕母猪,隔离栏的大小仅容下一头母猪站立,并留下母猪向前走两步喝水的空间。老杜介绍,对母猪之所以如此“克扣”,主要是防止母猪在里面运动,减少饲料消耗,同时也避免运动造成的流产。保育舍相当于仔猪的“幼儿园”,地面铺设了电加热设施,保证冬季地面温度在37℃左右,给仔猪更多呵护。

这里的每栋猪舍均安装了全覆盖式的喷雾消毒系统,可自助完成整个养猪场的消毒;养猪场内还安装了自动降温设施,夏季可自动控制室内温度。与普通养猪场的脏乱、充满异味相比,这里的猪舍可以算是“星级酒店”了。

养猪用到了“新学问”

种养结合,猪粪直接排入沼气池

粪便清理往往是养猪场最为头疼的问题,这座养猪场看不到猪粪,也几乎没有异味。原来,猪粪都自动掉进隔层,通过地下管网排入了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残液残渣则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为养猪场的林木和瓜果蔬菜提供养分。

杜德成告诉记者,整个猪场运用畜牧学、能源转化学等多学科新技术,建立“种养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这一模式让种植、养殖形成真正的循环链、生物链,资源得到了最大利用,环境得到了最大保护。在养猪场的地下,埋设了密密麻麻的管道,有猪粪输送管,还有雨水收集管,还有许多大型雨水收集池,收集来的雨水被用来冲洗猪舍,浇灌树木。

2012年,杜德成来到仪征,成立了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种植和生猪养殖。经过6年建设,养殖区已初步建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养殖圈舍,并实行雨污分流,修建了300立方米的集中发酵气池、12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SBR沼液改良处理池以及4000立方米的水处理工程,将养猪场全部废弃物和地表水收进沼气池发酵,在杀虫灭菌、有机质分解后,进入SBR系统过滤净化兼蓄积。

目前全市规模最大

未来扬州将建更多规模养猪场

杜德成介绍,下一步,养猪场将加大和正大集团合作,建成设施现代、管理一流、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的中型肉品生产基地。同时将养殖区建筑物进行美感设计和处理,提高园区的诗画韵味,计划到2020年全部实施养殖和种植全循环。同时,以生态文明、乡村文化为主线,建成集生态召唤、绿色吸引、物种观赏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基地。

市农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苏胜”为扬州目前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将按照“苏胜”模式来建设规模养猪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