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邀請普京今秋訪美背後有何詭異之處?

在美國會及中情局還在緊緊糾纏特朗普通俄門事件的大背景下,普京的被邀訪美,就像一個威力更大的政治核彈,而在華盛頓炸開了鍋,幾乎沒人想到特朗普會這麼做。

7月16日,特朗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的祕密會談,招致了美國內的尖銳批評,稱他“叛國”,是普京的“掌中玩偶”,是無恥的“賣國賊”等。在輿論的重壓下,特朗普也破天荒地改口認錯。

然而,認錯歸認錯,邀請歸邀請。特朗普纔不會甘心做華盛頓建制派手中的“玩偶”,他就是要出人意料,特立獨行,死磕到底。你不說我是人家的玩偶嗎?我偏偏把人家請到白宮做客人、談國事。特朗普執意這麼做的目的就要打華盛頓的建制派以及美國媒體一個巨大的“耳光”。

特朗普爲啥執意這麼做呢?其背後的意圖又是啥?

特朗普絕不僅僅是一個精於算計的商人總統,也還是一個把商人智慧運用於政治舞臺的“高手”。他行事的出人意料,自有他的道理。他這麼做,也是在爲他的中期選舉市場造勢,通過製造更大的噱頭吸引選民的關注。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普京接受邀請,這個新情況更可能佔據新聞頭條。共和黨策略師霍爾姆斯稱,特朗普通過保持“通俄門”調查新聞熱度來動員選民基礎。這正是特朗普的一貫伎倆。

在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中,他本身就是一個爭議的漩渦。華盛頓的建制派及其美國媒體非常非常地討厭他,然而,這並代表他沒有自己的執政基礎。特朗普的根在社會的底層以及他的特立獨行的風格。別看特朗普與普京在芬蘭赫爾辛基的祕密會談被美國媒體批得一無是處,狼狽不堪,但這遠不是美國中期選情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角。處在爭議漩渦中的特朗普仍有不少的政治粉絲,並欣賞他的美國優先與對外政策。加拿大電視臺稱,特朗普的死忠粉絲其實已經接受他在芬蘭赫爾辛基的表現。

美國的輿論場歷來都是多元的、爭議的。這也爲多棱角透視特朗普的政治圖譜與內心軌跡,打開了更多扇小門。

特朗普爲什麼一再悖逆華盛頓建制派,而堅持與普京和俄羅斯改善關係呢?美媒流行的說法包括特朗普的“專制傾向”、俄羅斯軍力的強大、以及俄羅斯掌握了特朗普的“黑材料”等等。這些說法,也許更容易理解特朗普對前任奧巴馬政治遺產的全盤顛覆,他想換一個方式與普京打交道,以兌現更多的“美國優先”承諾;或者特朗普的“通俄”被普京拿捏着,而不得不成爲他手中的“玩偶”。

畏懼俄羅斯軍力的強大,使特朗普親俄,這是有可能的,也是其中的背景之一。但要說俄羅斯掌握了特朗普的“黑材料”,而使其像個玩偶似的聽命於普京,這裏充滿着陰謀論的味道,沒有確鑿的證據很難讓人置信。

特朗普作爲一個精於算計的地產商人,也不大可能中這個套子。對於這種假設性的陰謀論式的說法,也還有另外一種新的解釋。比如,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8日題爲“特朗普不是普京的傀儡”的文章提供了另一種視角。這篇文章稱,油氣是克里姆林宮主要的外交政策武器,但這也是普京體系的弱點。特朗普兩年來一直施壓沙特增加石油出口保持低油價,還要求歐洲取消俄羅斯的“北溪—2”輸油管項目,而對美國液化氣開放。這不正是爲了“美國優先”而在痛擊俄羅斯的軟肋嗎?

只是普京的反應詭異、蹊蹺,太讓人費解了。

同樣一件事,如果奧巴馬這麼做,俄羅斯人會緊盯他,但特朗普這麼做,俄羅斯人卻沒反應。這就是特朗普與普京兩人關係的最詭異之處,就像一個無法解開的世紀迷局。

2018年7月22日論道書齋 胡顯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