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靖康之变”后赵宋宗室全都被俘北上,只有康王赵构因未被俘虏才当上了南宋的皇帝。也有很多人认为南宋立国之后,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已经全部被俘了,所以赵构才收养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为养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最起码赵光义的孙子濮王赵允让一支有很多后代并未被俘,他们在南宋仍然是濮王。而宋徽宗的第十八子信王赵榛在被俘后曾经逃脱,还在河北地区组织了十余万义兵抗金,今天国史君(国史通论)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信王赵榛

《宋史》记载,赵榛之母是刘贵妃,它出身微贱,但是入宫之后很快便受到了宋徽宗的宠幸,她“由才人七迁至贵妃”,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幼子即赵榛。赵榛在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十一月被封为福国公,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四月,又以平阳郡王的身份被宋钦宗封为信王。

靖康之变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军攻破,随后,宋徽宗、宋钦宗、皇子、后妃四百七十余人以及赵宋宗室三千余人被俘北上,他们大多数人的终点是五国城(在今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而信王赵榛也在这个队伍中。

组织义军

但是,《宋史》记载,赵榛却在北上的途中经过庆源时侥幸逃脱了,藏身在真定地区(后从渊圣出郊,北行至庆源,亡匿真定境中)。而已马广和赵邦杰为首的抗金义兵随即将他请入山寨,推举为首领,周边义军听闻之后纷纷与之响应。《宋史·高宗本纪》中也记载到:“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马广奔真定五马山砦聚兵,得皇弟信王榛于民间,奉之总制诸砦”。

联络赵构

赵榛在局面稳定之后,派马广南下与已经称帝的九哥赵构联络,他在给赵构的信中首先申明自己承认赵构的皇帝地位,并欲戮力同心,共复山河(臣于陛下,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其忧国念亲之心无异);同时,他也以曾经深入金军大营的经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现在抗金局势一片大好,理由有三:第一、女真人都迫切地希望回到北方故地;第二、金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多次挫败;第三、刚刚被消灭的辽国有大量契丹人正在组织复国。而现在,他手下有义兵十余万,都迫切希望与金国决战(今山西诸砦乡兵约十余万,力与贼抗)。所以希望赵构能够授予他义兵首领的身份并且资助武器,约定共同起兵抗金的日期。

结局成迷

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有很多人冒充赵宋宗室以得到荣华富贵,所以马广觐见赵构之后也遭到了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怀疑,但是赵构从马广带来的亲笔信中,确信赵榛的身份是真的(上识榛手书,遂除河外兵马都元帅)。而正在马广带着赵构的手谕返程之时,金国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唯恐马广带着南宋的部队回来援助赵榛,于是大举发兵攻破五马山砦,赵榛不知所终(窝里嗢、挞懒破五马山砦,信王榛不知所终)。而此时,他已经孤军奋战一年半之久了。

至于赵榛最终结局如何,《宋史》中说他可能后来再次被俘,和宋徽宗一起被关押在五国城。而另有金国人编纂的野史《宋俘记》所赵榛根本就没有逃亡过,反而在五国城过得很好,他在金国娶了田氏为妻,生了五个女儿,死于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

其实,不论当年五马山砦组织义兵抗金的是不是真正的信王赵榛,那位首领都曾经给北宋遗民以及宋高宗赵构带来过希望——一个收复失地、再造中兴的希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