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達藥業上市前整個公司的員工約700人,如今已近1200人。其中,研發人員近300人,人才方面已擁有30多位海歸博士,包括6名國家級“千人專家”

《投資者報》記者  向勁靜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將於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總品種數量的增加,是新版基藥目錄的特點之一。此次調整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總品種數量達到685種。其中,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達藥業”,300558.SZ)的產品埃克替尼(凱美納)被列入其中。據瞭解,凱美納是首個進入基藥目錄的國產創新抗癌藥。

爲此,就相關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投資者報》面對面採訪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得到詳細解答。

01

海歸博士“十年磨了一劍”

2002年,四十歲的丁列明告別拼搏奮鬥了十年的美國,選擇回國創業。

當時,國內的創新藥研發,就像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因爲前期投入大、週期長,在業內看來“做創新藥等於找死”,幾乎沒人敢涉足。

然而,丁列明與幾位海歸博士“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協和醫科大學租了一間實驗室,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就這樣,在所有人不信任的眼光中,丁列明與團隊在這片“荒地”上長途跋涉近十年,最終在2011年,中國第一個原創小分子靶向抗肺癌藥凱美納問世,被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院士譽爲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

值得一提的是,在凱美納上市後,丁列明做了一個重大舉措——免費贈藥,即針對使用凱美納6個月後仍然有效的患者,後續可享受免費用藥。

爲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靶向藥需要長期使用,雖然,我們的藥比進口藥便宜30%-40%,但是從病人的角度來講,沒有醫保報銷的情況下還真用不起。需要自費買藥,最開始就不敢用,對病人和臨牀應用也好,讓病人敢用且用得起,所以公司做出這個決定,同時,對公司來說也是更好的市場。”丁列明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他還透露:“其實凱美納在研發成功後,也有跨國企業想要買,當時出價兩億美元。不過,最終我們還是沒有賣,不想把藥賣給跨國企業,然後再讓他們以高價賣給老百姓。”

如今,丁列明創立的貝達藥業從三間小辦公室和一間租的實驗室,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成爲一家上市企業,並自主研發了世界第三個、中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凱美納,打破了長期以來國際國內靶向抗癌藥市場被歐美兩大藥業巨頭壟斷的局面,讓國內肺癌患者用上了藥效更好、價格更低的國產藥。

那麼,從創業之初至今,貝達藥業經歷過怎樣的困難?丁列明又是如何帶領團隊共渡難關的?

“最困難還是在2008年,埃克替尼II期臨牀結束,準備啓動Ⅲ期臨牀研究,經過計算,整個Ⅲ期研究需要資金5000萬元,光對照藥購買就需要2600萬元,當時我和團隊前後已經投入5000萬元資金,不但花光了所有積蓄,連住房都抵押了,還欠了銀行3000萬元的債務。此時資金已難以爲繼,原來有意向投資的美國一家基金公司,也因爲金融危機而改變了主意。當時如果沒有新的投資,不但意味着前功盡棄,企業也將破產。”丁列明對記者說。

他還表示:“這要感謝餘杭區政府雪中送炭,當時給了貝達藥業1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後來又得到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和省市專項的支持,才得以啓動Ⅲ期臨牀試驗。接下來,銀行追加了貸款,風投也投入500萬美元幫助貝達藥業渡過難關,這纔有了現在的貝達。”

02

上市後驚現“離職潮”背後

值得注意的是,在貝達藥業上市近兩週年的時間裏,曾出現多位核心高管密集辭職。雖然,這些高管離職都稱“個人原因”,但或多或少也爲貝達藥業帶來了一定影響,也一度引起市場的擔憂。

在談及這一問題的時候,丁列明說:“其實在任何企業發展過程中,一些管理人員離職都是很正常的,這也是公司人才團隊保持活力的過程。”

他認爲,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每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成績,還有企業對社會所做的貢獻,離職的員工從公司學到一些經驗和知識,能到一個新的環境運用上,將所學的經驗和價值作用發揮更大,這對行業的發展也是一種貢獻,也是良性循環。

衆所周知,藥物研發是一個很耗時的過程,但藥物研發出來也是公司的盈利增長點。那麼,丁列明是如何處理藥物研發與公司盈利的關係的?

“大家都知道,新藥的研發週期都比較長,需要投入資金比較大,而且風險也比較大,當然研發成功所得到的回報就比較大。對於企業來說,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在短期內肯定會對利潤有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是醫藥創新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核心點。”丁列明稱,因此在兩者間需要保持平衡點,投入新藥研發是要保證在公司正常經營基礎上,同時對公司的研發體系及戰略要有嚴格的風險控制機制。

採訪中,記者問及貝達藥業上市前後,在管理方面有着怎樣的不同時,丁列明說:“相對於上市前,上市後成爲公衆公司意味着責任和義務更大,在管理上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做事不用心,對創業企業來說,一開始不可能有很詳細的規範來約束,需要的是每一個員工的執行力,需要每個人把自己當創業者,多用心,多動腦筋,不要犯低級錯誤。”

據瞭解,貝達藥業上市前整個公司的員工約700人,如今已近1200人。其中,研發人員近300人,人才方面已擁有30多位海歸博士,包括6名國家級“千人專家”。

“研發管線也多了,目前在研發的新藥項目有30多個,其中8個已進入臨牀研究階段。人員和研發管線的增加也意味着公司規模在壯大,場地和車間也在增加。公司的員工在成長,我自身也在不斷學習,公司希望能給投資者好的回報,給中國百姓做更多喫得起的好藥。”丁列明說。

採訪到最後,記者問丁列明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貝達藥業,他稱:“那就用創新,是一家以創新藥物研究、開發爲核心的企業,同時是以實現‘總部在中國的跨國製藥企業’的戰略願景。”(思維財經作品)■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下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