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果剛躺下,他就看到一個人鬼鬼祟祟,從桌子上拿走兩隻銀盃,而這個人正是當晚宴席上的陪客,文徵明想應該是主人的朋友。後來又有一位蘇州富人邀請文徵明,這一次他卻去了。

文徵明在“江南四大才子”中,算是大器晚成的一位。文徵明小時候很愚鈍,七歲了都還不能說話,直到十一歲纔開始說話,而且還不利索。同爲四大才子的祝枝山,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寫大字了。
好在文徵明的父親文林,一直相信兒子能成大器,所以總是耐心教導他。文徵明雖然在資質上比別人差,但好在肯用功,久而久之,他的才學還是有了進步。
後來他與唐伯虎成爲朋友,唐伯虎便常常來文徵明家裏,向他的父親文林請教,同時也指點文徵明一二。參加歲試的時候,文徵明的文章雖然得到老師肯定,但他的字被判定爲三等,於是他又開始苦練書法,漸漸有所成。

弘治八年,文徵明第一次參加鄉試,結果落第。但他沒有因此而灰心,三年後又與唐伯虎一同去應試。這次唐伯虎一舉奪魁,考中解元,而文徵明則再次落第。
之後,文徵明又參加了好幾次鄉試,可是都沒有中選。直到嘉靖二年,他才通過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被授予翰林院待詔一職,領着微薄的俸祿。三年後,他原本該改任吏部,可文徵明不想再做官,於是請求致仕。
文徵明因爲爲人正直,才華出衆,所以深受皇帝賞識,以及朝中大臣的稱讚。當初寧王朱宸濠,就想要招攬文徵明,可是被文徵明拒絕了,不過唐伯虎去了。果然後來朱宸濠暴露出不軌之心,唐伯虎通過裝瘋才被放回家。

後來又有一位蘇州富人邀請文徵明,這一次他卻去了。文徵明不接受朱宸濠的邀請,主要是不想捲入政治鬥爭。而他接受富人的邀請,主要是盛情難卻,加上這位富人也頗有才學。
文徵明去了之後,富人專門爲他設宴,可是喫完飯已經很晚了,富人還想向文徵明討教,所以便極力要讓他留宿。文徵明實在推辭不了,只好答應下來。
當晚文徵明通過牀上的羅帳,看到桌子上擺了一套銀製的餐具,原本是富人打算贈送給他的。可是文徵明向來不接受這些,所以就誤會主人這是在有意炫富。他也沒多在意,就打算睡了。

結果剛躺下,他就看到一個人鬼鬼祟祟,從桌子上拿走兩隻銀盃,而這個人正是當晚宴席上的陪客,文徵明想應該是主人的朋友。這樣一來,他便不好戳破此人偷杯子的事了,也就眼巴巴看着他將杯子拿走。
文徵明一心認爲主人這是在炫富,根本沒想過是要送給他的禮物。如今他到別人家做客,期間主人卻丟失兩隻銀盃,傳出去的話,他的人品將受到質疑。如果告訴主人實情,恐怕又會傷了他與朋友的感情。那麼最後他是怎麼做的呢?
第二天一早,文徵明就獨自走了,同時給主人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着:“杯兩隻,吾暫時借去一用。”回去後,文徵明通過打聽,知道銀盃是城裏一位銀匠所制,於是他就請該銀匠,複製做出兩隻一模一樣的杯子來。

這兩隻複製的杯子耗時半個月時間,製作好以後,文徵明親自去還給富人,了結了此事。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文徵明不僅爲人正直,同時也不追求錢財,還有一顆善良的心。
文徵明一生淡泊名利,不結交顯貴,也不趨炎附勢。最終,他也如此安安靜靜結束了一生,享年八十九歲。
(參考文獻《明史》《先君行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