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如果涉及到手术治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生了急性事件,专业术语称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二是患者冠脉狭窄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 诱发病人出现了缺血症状。这两种情况迫使病人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治疗又分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现在开展得比较多的是内科的介入治疗,今天就来说说一项被称为“隐形支架”的介入治疗最新技术。

药物球囊

什么是药物球囊?

球囊相信很多冠心病患者都知道,是对狭窄血管进行扩张成型的。而药物球囊是一种不同于普通球囊和支架的新型介入治疗装置,扩张时球囊表面涂层的紫杉醇药物可单次释放至血管壁,发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再狭窄的作用。

为什么叫它“隐形支架”

近年来,随着介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介入器械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介入无植入”,正在以一种新的介入治疗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成熟的介入治疗技术,已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在 ISR、冠状动脉内狭窄病变、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它的远期血管通畅率与支架效果相当,心内科称之为“隐形支架”。

药物球囊的优势

★ 药物球囊术后,只需服用1-3个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大大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减少治疗强度,从而降低术后用药的出血风险;

★ 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患者后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

★ 无异物植入体内,降低患者心理负担;

★ 再狭窄发生率低;

★ 为患者后续治疗留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 药物球囊在体内留存时间短,给药准确,扩开这个时间大概需要30到60秒,30秒以后再把球囊撤出来。

哪些患者适用药物球囊?

1、多次置入支架且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药物球囊是更好的选择。

2、对于小血管病变无法置入支架的患者,药物球囊也有其治疗优势。

3、对于狭窄部位处于血管分叉处,为了减少支架负荷,药物球囊既可以将药物送至病变部位,同时无永久置入物的存在,理论上推测,药物球囊有可能成为治疗分叉病变的有力手段。

4、部分介意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情况,也可在主治医生的评估后,选择药物球囊治疗。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都适合药物球囊处理,例如使用药物球囊过程中发生严重夹层,仍然需要植入支架治疗。还请患者和家属在知晓治疗风险的情况下,听从主治医生的治疗安排。

参考资料:

1、2018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朱建华教授《介入无植入—药物涂层球囊的过去、发展与未来》。

2、2016年中国首部药物球囊使用中国专家共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