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流:爲何外國難以複製中國電商發展之路?

又到了一年雙十一剁手的時間。經過多年的發酵,雙十一已然成爲全民狂歡的節日。前不久網上還流傳了疑似學校專門針對雙十一購物狂歡而停電停網的通知,這恰恰反映出雙十一購物狂歡已經滲透入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一方面固然有中國電子商務從業者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或許是政府在基礎設施和義務教育方面發揮的基礎性作用。

中國的人口分佈和高昂的地價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土壤

中國人口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分佈上非常不均衡,全國絕大多數人口分佈在黑河騰衝線以東,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而且部分大城市還存在人口過度集中的情況。龐大的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人口的密集居住對於物流業來說意義重大。

物流業有一個準則,就是人口密度決定了配送成本,人口密度越高,則日包裹配送量越大,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業就越發達。中國大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分佈使物流業的成本大幅降低,民衆在網購中可享受包郵的優惠服務。

在人口高度集中度同時,還會帶來城市中心區域地價暴漲的現實。加上中國人對住房的宗教式虔誠,和各路炒房團各種炒,國家棚戶區改造和央行放水等政策影響,房價一路飆漲,成爲無法承受之重。

這不僅使老百姓在大城市買不起房,還使得大城市的實體零售店也被高昂的租金壓得喘不過氣來,必須承擔相當不菲的門店租金和倉儲成本。而電商可以在租金較低的城市郊區建立倉庫,在不用擔負門店租金的同時,還有效降低了倉儲成本。

高度密集居住的人口還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這是快遞業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說中國的快遞業在衆多行業中異軍突起,成爲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一快遞大國”。

相比之下,由於美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加上美國相對來說地廣人稀,城市住房集中程度低於中國,使得快遞費用並不便宜,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線下渠道和外商的不給力使中國電商獲得了發展機遇期

中國電子商務之所以能飛速發展,也和下線渠道不給力息息相關。由於中國線下並沒有形成類似於國外大賣場或連鎖零售商,國內大型連鎖零售商的覆蓋率遠遠達不到美國同行的水平。正是相對有限的覆蓋率,使消費者無法在大賣場或連鎖零售商採購物美價廉的商品。銷售渠道被各類經銷商牢牢把控,這種雁過拔毛式的層層代理導致物流成本偏高,相對於製造商——電商——消費者的模式,中間環節明顯偏多,這導致線下渠道在價格上往往不敵線上渠道,這就給電商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間。

此外,國外電商出了不少昏招,也加速了中國電商企業的成長。亞馬遜中國、樂天、ASOS盲目照搬國外模式,沒有做到和中國大陸市場相契合,沒有充分發揮出中國大陸本土人才的才幹,沒能做到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體驗。可謂是拿了一手好牌,輸得一套糊塗,反而將龐大的市場讓給了中國競爭對手。

具體來說,日本樂天在進入中國後經營上完全依賴於日本管理團隊,從系統到建站方式上完全照搬在日本的成功經驗,這直接導致其對中國市場和中國文化的理解都比較膚淺,對中國電商市場判斷失誤乃至對市場走向往往後知後覺。

eBay則是習慣空降外籍高管,而且對中國本土的高管並不信任。這種這種做法會無意識的助長中國團隊與外籍管理層存在不信任,甚至引發外籍管理團隊和本土員工之間從經營理念到人事任免方面的衝突矛盾,進而引發“土”“洋”勢力的派系鬥爭,影響了公司正常經營和決策效率。

加上語言文字這道天壤的防火牆,中國電商獲得了發展機遇期。

是什麼讓“雙十一”全民購物狂歡成爲可能?

中國電商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長期扶持,離不開社會資本的持續投入,離不開中國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受益於衆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得益於中國發達的製造業和應用軟件產業。

正是國家長期給予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使國內電商可以輕裝上陣。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電商擁有龐大的交易額,卻鮮有向國家財政上繳稅款。

正是社會資本對電商的持續投入,纔有了電商的成長壯大。京東商城自2004年成立以來屢屢虧損,在近5年時間裏更是虧損了300億,如果不是投資人近乎瘋狂的砸錢,京東商城很難走到今天的規模。

中國在教育上的高額投入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中國電子商務能夠騰飛的基石。如果當今中國依舊像舊社會那樣文盲遍地,電子商務根本無法普及。

如果沒有完善的電力和通信設施,電子商務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一個經常停電且通信欠發達的國家,電子商務是很難發展壯大的。

如果不是擁有發達的航空、鐵路、公路交通系統,來自天南海北的商品也無法被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

如果沒有發達的製造業,如今充斥於電商平臺的種種商品都將化爲虛無。

發達的應用軟件產業孕育了豐富且人性化的手機APP,第三方支付和網銀的安全和便捷也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另外,這些年國人的經濟狀況日益改善,購買力越來越強,使得像“雙十一”這樣的全民狂歡式的網絡購物成爲可能。相比之下,即便印度的人口不遜於中國,但受制於落後的基礎設施和較高的文盲率,以及近乎處於赤貧狀態的中下層民衆和欠發達的製造業,想要將電子商務發展到中國的水平是極其困難的。

正是由於這麼多外在的便利條件,中國電商能夠在十多年的時間裏迅速崛起,並逐步實現對實體零售業的超越。與此同時,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還實現對供應鏈、倉儲、配送、零售以及相配套的融資渠道進行了變革,使中國的實體零售業越來越成爲電子商務的補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