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一天天臨近,

感覺連空氣中都可以

嗅到人們購物的慾望,

全國最忙的地方一定是阿里了!

在忙碌的阿里園區,

這位東北大爺卻成爲了網紅,

連馬雲都認識他!

59歲佟德明,

8年前來到阿里巴巴濱江園區,

幹起了雜活,

不僅給馬雲整理過辦公室,

還和馬雲擠過同一部電梯。

8年來,

物業公司換了3家,

只有他原地不動,

依然在打雜。

在阿里,

無論高管還是普通員工,

都喊他“佟叔”。

大夥兒還知道,佟叔不差錢。

他家在杭州有一套正在精裝修的350平米江景聯排別墅。日日打雜,年復一年。佟叔說,他喜歡這裏的年輕人,跟他們一起爲雙11奮戰,充實而驕傲。

只因閒不住,

東北大叔變身阿里“掃地僧”

理論上,佟叔的編制掛在物業公司,是外圍人員。實際上,他服務於濱江園區所有部門和幾萬員工,可謂“深度滲透”。

和阿里員工一樣,佟叔的手機也裝了釘釘,加了各種工作羣。佈置會議室、搬桌椅、打包、運貨,撿菸頭……主管隨時傳達各種業務需求,他得隨叫隨到。

說起自己的工種,佟叔撓了撓頭,擠出一個詞——機動工,哪兒需要他,他就往哪兒填。他指了指樓下草坪,那幾十頭呆萌的奶牛雕塑,“它們就歸我管”。

機動工是好聽點,本質上還是打雜的。

每天早上七點,佟叔就騎着電瓶車來到濱江園區。第一件事,趕在員工上班之前,整理好辦公室。過去,馬雲在濱江辦公,佟叔就整理過他的屋子。他記得,馬雲在辦公室時,也允許進屋收拾。說起馬雲,他蹦出一個“精”字,又解釋,是“精明”的意思。

“我去外面喫飯,人家問我在哪上班,我說在阿里巴巴,馬雲旗下。哈哈,特別特別自豪!”佟叔說。

隨女兒到杭州定居前,佟叔在東北老家開拖拉機,企業政策好,幹滿30年就可脫崗,工資照拿。女婿又爭氣,當到了上市公司高管。佟叔嘗試過退休生活,在家坐了4年。等到孫子上學,“空虛”了。他一個人跑到錢江邊釣魚,結果竿子斷了,魚跑了。說到底,他這樣的人,閒不住。

於是在8年前,他被朋友拉進園區幹活時,只是因爲離家近,當時就聽說阿里巴巴和馬雲很有名,其他的一概不知,稀裏糊塗。

打雜8年,

聊業務如數家珍

走在樓道里,時不時有人跟佟叔打招呼。架不住做的事太雜,管的範圍太大,時不時在你面前晃悠,誰也無法拒絕認識他。大夥兒還知道,佟叔不差錢。他家在杭州有一套正在精裝修的350平米江景排屋。而單單只是有錢的話,恐怕小瞧了這個勤雜工。

和8年前的稀裏糊塗相比,現在的佟叔,若不是那一身軍綠色工裝,恐怕會被錯當成某業務線負責人。對於村淘、新零售、阿里雲、菜鳥物流等阿里各種業務,他如數家珍。就連阿里自行研發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飛天”,居然也略知一二。

可以腦補一個畫面:一個勤雜工,天天穿梭於工位、會議室乃至食堂、倉庫之間,各個角落裏的信息,不經意地都存進了他的腦子裏。

知道名詞不算什麼,對於各項業務的“發展瓶頸”、“未來趨勢”,佟叔還能一套一套地跟你傾吐:“其一……其二……其三……”

打雜可粗可細,佟叔總能做到極致,靠的還是記憶力。他記得住每個接觸過的員工的“花名”、所做的業務,還記得住每種業務的不同工作習慣。作爲小分隊的頭兒,他定了一堆規矩,比如,晚上九點下班前,記得把空調調高2度,把每層樓的能量補給站擺滿,酸奶、果汁放在最上頭。

他還搞起了“差異化管理”。比如,國際站的業務與國外有時差,員工們往往通宵幹活,在辦公室裏休息,搬動桌椅得找對時機。

從高管到普通員工,

沒人把他當外人

天天打雜,

年復一年,

佟叔卻覺得,

自己過得很充實。

每週休兩天,他反而不自在,總盼着週一早點上班。在佟叔眼裏,濱江早已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家”,只求60歲不退休。而從高管到普通員工,阿里也沒把他當外人。

“你知道雙11指揮中心裏有個大屏幕吧?以前,我總鑽到裏頭看。一般的正式員工還沒資格進呢。”佟叔說,在現場聽雙11倒計時,就像在鐘聲中跨年。

這時,他又流暢地切換到“新聞聯播模式”:“每次看到雙11的數字,彷彿觸摸着中國經濟的脈搏。”

日日打雜,年復一年。佟叔說,他喜歡這裏的年輕人,跟他們一起爲雙11奮戰,充實而驕傲。

來源:瀋陽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