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近日由学工部网络文化建设办公室发起的“寻找‘新四有’成电青年”大型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寻访到201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的校友赵峰,了解他放弃繁华都市生活,投身西部基层,建设祖国的青年担当。

  人物简介

  赵峰2017级本科毕业于电子科大信通学院,2017年至今在贵州省委组织部工作。

  赵峰是电子科大信通学院2013级的学生,他本有机会面对各大公司金光闪闪的offer,最终却选择了一条更加崎岖偏僻的路——去贵州遵义基层扶贫。他的选择也许不是人人追捧的金饭碗、银饭碗,但却能够让更多群众受益,这是赵峰心中最满足的一个归宿。

  ﹏ ﹏ ﹏ ﹏

  别害怕去选择一条偏僻的路

  赵峰择业期初与大多数人想法一样,觉得自己毕业后可能会选择留在大都市去大公司工作,大三时,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香港交流学习的活动,每天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在公司实践,每天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报告材料。“当时的任务很重,每天可能都要搞到深夜三四点,我看向窗外,深夜的香港依旧灯火通明”。赵峰开始思考 “我们国家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发展建设,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地方的面貌。”

  赵峰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乡村、转向田野,转向了更加广阔的西部大地。“其实当初做这样的一个选择还是挺另类的,大家都在准备考研或者面试,只有我在备考公务员,”赵峰回忆到,“工作了反而体会更加深刻,自己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又偏僻的道路。”赵峰的同伴们当中也不乏清华复旦的名校高材生,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条“偏僻”的路上来,越走越宽敞。赵峰也在这一支队伍里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节奏,定位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一种贴近生活的满足感

  赵峰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便是跟踪推进“雪亮工程”的实施,推进乡村智能监控和社区刷脸门禁的部署工作。因为有工科学习的基础,他快速适应,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后来赵峰又被调到了省委组织部的监督科。无论怎样的工作,赵峰始终带着自己的成电烙印,“在电子科大学习期间培养起来的缜密的思维能力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档案整理,都离不开严谨和细致。”

  在遵义,每一个干部都需要认领一个贫困家庭进行对口帮扶,赵峰也不例外。他每个月都会去帮扶对象家里走走,调研他们的实际困难问题,协调各方资源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跑风漏雨的木质房屋到新建的宽敞砖瓦房;从种植产量高但销路差的玉米改为市场需求更高的辣椒,一路细致入微的帮扶,赵峰也在这个过程中最自己更有信心。“基层的工作非常琐碎,也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更加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考虑得更细致”

  走出象牙塔 回首是少年

  从校园走出来到地方,赵峰踏出了生活的舒适区。除了在工作当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理科生的思维优势,他还有非常感激在电子科大学习期间积累的人文素养。当年“布鞋院士”李小文所讲授的大学之梦至今都令他难以忘怀,引导他思考人生,确立价值观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赵峰最喜欢的课是大四时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系列课程,全新的课堂模式和理念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

  寄语

  在学校个体可能会被掩盖在群体之中,但是在社会上是一个人接受大家的点评,必须尽快习惯这样的转变。希望学弟学妹们保持自律的习惯,对自己有标准、有要求。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关链接:“寻找新四有成电青年”大型网络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大成电学生及成电校友中寻找“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责任”的“新四有”青年,并通过网络访谈、视频采访、微电影拍摄、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他们人生经历、奋斗历程以及与成电的故事,传递青年力量,共筑中国梦、成电梦。

  编辑:范诗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