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物故事】李见国:用一生热爱山间顽石

新闻梗概

以砂岩为底便是青冥幽远,暗山两相对出,群星若隐若现,明月冷清却不失光芒,这就是李见国手下的“日月石”。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当记者看到那一块块精致的“日月石”时,不由感叹。

子承父业:与石头相识

谈话间的李见国神采飞扬,两手交叉扶在桌边,肌肉刚劲有力,坚实的臂膀见证了他与石头相识30年的沧桑。“我父亲就曾是当地有名的石匠,我17岁就承袭父业,干起了石匠这行,至今已有三十年了。”李见国对记者说道。

李见国今年50岁,老家是关岭沟的。关岭沟是一个有名的石匠村,村子临河,家家户户都有石匠。凿石、磨石、起石英板都是这些关岭沟石匠的拿手好戏。特别是起石英板,关岭沟的石英板曾一度长期出口国外。17岁的李见国跟随父亲在当地做了几年石匠,外出务工几年,最终还是回到了关岭沟。

正当李见国在关岭沟一心一意做石匠活儿时,他注意到洛阳有一批人定期来关岭沟开采石材,但是他们开采石材却很奇怪。说是开采,准确说是满河床的寻找。洛阳人和当地石匠一对一,一个洛阳人带一名石匠,在河沟和施工余料中寻找一种特殊的石坯。当地的石匠包括李见国并不知道这些人找这些石头做什么,只是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图纸带路、凿石,一块石头可以挣一百块钱。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李见国爱上了这山间的石头。

发现商机:学做日月石

随着这样的合作越来越久,细心的李见国发现,洛阳人要找的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带有图案的红砂岩。李见国很好奇这些石头的用途,一次偶然出差间,他得知洛阳人采来的这些石头都是用来做工艺品的。李见国四处打听后,知道这样的石头是用来做“日月石”的好原料,一块成品石头能卖五六千,甚至上万。不就把石头切割抛光嘛,这有什么难,李见国萌生了自己做“日月石”的念头,说做就做。

家人一直以石头为生,都支持李见国。但村里有人却不以为意,认为这种工作不如石匠稳定,挣不了钱。李见国认定了方向就下定了决心,他先是去外省考察,了解市场。当他弄清“日月石”石料产地后,更是充满了信心。“大部分日月石的石料都在太行山麓,特别是我们这里,全国几乎所有的日月石石坯都来自我们这儿,外省的石坯无论数量还有质量都不如我们这儿。”李见国开始根据长期跟随洛阳人选石坯的经验,自己一个人慢慢琢磨。为选到优质的石坯,他曾到任村、石板岩,甚至山西多地寻找石坯,自己开凿、打磨、刨光,上蜡。没有师傅,李见国就一个人狠劲儿练习,时间久了,就弄出了名堂。

前些年,日月石市场十分火爆,李见国自己来不及做成品,也卖原石。那时候,每个月都会有人来买走几车,李见国也尝到了日月石带来的甜头。

毅然坚守:与石头相伴

“最近这两年,整个市场不景气,石坯不好找,买主也不好找,从事这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日月石好像已经过了市场的繁荣期,很多人都抛手了。我图啥呢?不图啥,就是喜欢嘛,看着自己做出来的成品,心里就美美的。”李见国开心地对记者说。

李见国前几年在古玩市场紫光斋开了一家门面,如今也是人迹寥寥。随着我市桃园大道的整治提升,紫光斋也屡迁新址。但他依然准备在新建的宝乐文博城开一间日月石铺子。如今他已经租下店面,只等玻璃到位后,马上装修。“宝乐文博城南邻庙荒和中华古板栗公园,西邻红旗渠和黄华景区,未来这里的游客会比较多,赚多少是其次,只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上日月石。”李见国羞涩地说道。

如今的李见国闲来没事,依旧经常四处寻找石坯,只是有时候一天都不一定会找到一块上乘的石坯。可那有什么呢?只要有一块日月石石坯可以让他待在老家大院细细打磨、刨光就好。

淡然处之,与石头静静相伴,磨的是心境,美的是过程。

编 辑 | 张振海

编 审 | 陈广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