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急症病區主任王清泉從醫30年,他在崗位上忘我付出,視患者如親人,守護着他的“大家庭”——

(原文刊登於2018-11-1《中國中醫藥報》2版【中醫人】記者梁田田)

瞭解王清泉,要通過他管理的“大家庭”開始。

早上7點,他準時出現在醫院,穿上白大褂,帶着病歷本,開始做查房與教學的準備。此時,整個病區的患者還在睡意朦朧中。多年來,他守護患者,視患如親,已成爲患者心中的“大家長”。

患者說“王主任在,我們放心”

王清泉的身上有一股勁,一股敢爲人先、迎難而上的勁。

2012年,有十幾年腦栓塞病史的李爺爺,突發嚴重肺感染,同時伴有心衰和心梗併發症,危在旦夕。“當時人已經不行了,幾乎沒有希望了,我們做兒女的差點要放棄。”患者女兒說。

面對患者家屬的退縮,王清泉沒有放棄。他推心置腹地向家屬詳細介紹治療方案。他的堅持讓家屬感動至深,決定全力配合治療。王清泉仔細分析病情之後,決定先從排出肺內積液入手,控制病情惡化。

“兩天時間,我父親的肺內排出了3000毫升可樂色的積液。”患者女兒說。患者病情穩定後,王清泉依據患者病情變化,辨證治療,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治療方法,改善患者身體狀況。一個月之後,老人家身體的各項功能都得到了改善,身體也一天天健壯起來,出院時,體重比住院前還重了30斤。

“能取得這麼理想的治療效果,我們的感謝已經不能用語言表達。有王主任在,把親人的命交給他,我們放心。”患者女兒激動地說。

這樣的患者,王清泉每天要面對很多。需要他同時負責的急重症患者多達四五十名。他清楚地掌握每一位病人的基本信息、基礎病、化驗及檢查結果。

急症區的患者隨時可能面臨發病危險。爲方便患者,他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患者和家屬。在別人看來,這似乎是“自找麻煩”。但在王清泉心中,患者的安危永遠是第一位。不論家屬何時向他尋求幫助,他對患者說的第一句話永遠都是“您彆着急,慢慢說。”

他說“大夫要時刻自我反省”

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裏寫着這樣一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安慰,總是去幫助。”對於王清泉來說,他的工作是常常去溝通,總是去幫助,時刻去奉獻。

“治療過程中大夫要時刻自我反省,及時發現問題很重要。”王清泉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傾聽病人及家屬的意見,時刻注意溝通的內容、態度和語言是否恰當。

“患者對大夫的訴求就是把病治好,並且解釋清楚病情。作爲大夫,要穩定患者病情,多理解患者和家屬的心情,將患者病情充分告知家屬。溝通良好,服務到位的情況下,病人和家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情緒就緩解了。”王清泉說。換位思考,有效溝通讓患者開心;準確治療,忘我付出讓患者放心。

在實際工作中,他不說豪言壯語,也沒有主任的架子。凡事親力親爲,沉得下心、俯得下身,腳踏實地爲患者服務。不管多忙,他都要在下班前帶領夜班醫生再查看一遍患者。對每個危重病人的血壓、血糖、心電圖、血氧情況都詳細記錄在冊,仔細交接。

他時刻牽掛着病房裏的狀況,惦記着患者的安危。下班後,他還會隨時和夜班大夫通話,叮囑和詢問每位患者的情況,爲的就是將可能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用實際行動安慰家屬惴惴不安的心。

王清泉患有腰疼病,疼痛的折磨時常讓他直不起腰來。儘管身體承受着疼痛,他也絕不輕易歇班。爲了打起精神、緩解疼痛,他常一邊使勁掐着自己的腰,堅持查房爲患者服務。別人勸他休息,他往往笑着說:“我能忍,沒問題。”

“我們家屬親眼所見王主任的高負荷工作,在心裏既敬佩又心疼。在我們心中,王主任就是我們的大家長。”患者家屬毛先生說。

同事說“他以身作則管理科室”

“王主任管理科室向來都是以身作則。”同科室的大夫都這麼說。用王清泉的話說,“自己先做好,用實際行動帶動大家。”

“最重要的是,我本人要率先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王清泉每天都早早到醫院,週六日也會到病房查看患者的病情。從到科室工作開始,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數不清的日子。

每天早晨,他都主持開會,查看當天患者檢查化驗的指標,分析患者當天的病情變化、用藥情況和新發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患者病情嚴重,王清泉心中的弦就時刻緊繃着。

他率領團隊查看患者的用藥效果和恢復情況。一邊仔細叮囑家屬護理和用藥細節,配合治療,一邊詳細檢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主任對患者特別認真,對我們也嚴格要求。跟着主任一塊幹,對我們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有不小的提升。我們團隊能如此團結,關鍵靠主任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同科室的餘大夫說。

王清泉對急救流程十分重視,將科室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急救流程管理中。“急救的流程要提前演練很多遍。”王清泉要求隊伍分工明確,扎液、推藥、器械管理、監護、除顫等急救措施要有條不紊進行,做到搶救及時有效。“只有技術過硬,搶救有序才能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王清泉說。

“在這個病區,沒有因爲搶救失誤或差錯導致的意外死亡。在這裏,我們家屬非常放心!”患者家屬李阿姨說。在王清泉看來,家屬能夠放心,患者能夠平安,就是他最大的收穫。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清泉的從醫之路已經走過了近30年。時至今日,他依舊在守護着他的“大家庭”。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