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問道萬里行,敢把羌笛換八音。長城晚秋凝寒露,臥龍亭臥叩關人。 清朝建立初期,順治帝便下令把張家口作爲經商的大境門,同時還冊封了8位商人爲皇商,所謂皇商便是有國家給他撐腰,但是他們也每年要定期向朝廷進貢。張家口開闢的這條通商大道,對這裏的發展具有極其重大意義。除此之外, 張家口的大境門也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卡,這裏是清朝通向蒙古、噶爾丹等地的重要通道。 開門闖天下,也是張家口人一直以來的追求,當地人的性格也因此顯露出來,其中倒是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有一件便是康熙親自帶兵打敗葛爾丹後勝利歸來在張家口被一個值班的小兵攔下來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康熙出征歸來被拒城門外 康熙二十七年,葛爾丹對清朝邊疆大肆燒殺搶掠,當地百姓苦不堪言,雖朝廷也一直派兵出征,但沒有見到成效。後來,康熙便親自率領軍隊出征。古代皇帝雖說從小含着金鑰匙出身,不過他們從小便要學習文化知識和戰爭策略,長大後還要親自上戰場磨練,這樣纔是一個合格的儲君。
康熙此次出征,鼓舞了將士志氣,大家一鼓作氣,取得了勝利,大敗葛爾丹。 不過這次戰役雖說勝利了,但是作爲一國之君自己還有很多朝政之事要處理,耽擱不得。在回來的路上,部隊將士較多,整體前進速度緩慢。康熙一看,要是按照這樣的速度前進,估計十天半個月也回不去。況且現在正值寒冬臘月,積雪頗深,前進速度更慢了。 他看見這種狀況,當即做了一個決定,自己先走,大部隊跟上,一開始爲了皇帝的安全,大傢伙是不同意的,奈何康熙已經決意要走在前面,各位將領也不敢說啥。 當他帶着親信到了張家口城門外時,天已經黑了,城門已經關閉。康熙隨行的官兵便下馬去叫開城門,但是不管他如何大喊,裏面值班的士兵就是不開。原來這裏有規定,日落關門,日出開門,其餘時間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
這下可把康熙的隨行惹急了,大吼道:" 大膽奴才,我是朝廷官員,有要緊之事必須進城,現在你不開城門,明天你就得掉腦袋"。 值班的士兵是一個按規矩辦事的小夥子,名字叫張元,他的原則就是服從命令,上面規定沒到時間不開城門,那他就堅決不開。旁邊和他一起值班的士兵有些害怕,因爲對方說是朝廷將軍,如果不開的話便把人得罪了,如果他們是敵軍的探子,這樣輕易放他們進城對自家國人不利。 張元左思右想,寧可得罪人也不能置國家安危於不顧,於是他回答道:" 這是規矩,任何人來都不能開,你既然是朝廷官員,更應該遵守朝廷法度,而不是知法犯法,今晚這門是絕對不能開的,即便是皇上來了,我也不開"。 這把康熙的隨行氣的,想要前去找他理論理論,但被康熙攔下來了。 就這樣,康熙就被晾在門外半宿。
第二天見了也不求饒 第二天一大早,城門的將領便聽說自己的下屬把皇帝攔在門外不讓進來。把他嚇得膽都沒了,連忙打開城門迎接康熙皇帝。康熙不緊不慢的騎着馬進入城門,一句話沒說,這把將領嚇得,生怕自己腦袋不保,都說伴君如伴虎,果然說的一點沒錯,心臟病都差點嚇出來了。皇帝在大堂中坐下,一一見過張家口守城的將領,見完後,他特意點名要見昨晚把他晾在門外的士兵。他倒要看看此人究竟長什麼樣。 張元聽說康熙皇帝要見他心想: "估計是要拿昨晚的事情問罪於他,既然躲不過,那他就正大光明去見就是,反正自己問心無愧,橫豎不過就是一死,即便要死也要死的有骨氣"。 心裏這樣想着,他便不再害怕死亡,抬頭挺胸大步向大堂走去。
張元來到大堂上拜見了康熙,一個堂上,一個堂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從張元的眼睛裏一點也沒有看出害怕的感覺。 皇帝心想張元一上來肯定是要磕頭求饒,沒想到他上來後隻字不提求饒的事,他還想着要是他求饒的話自己就可以做個順水人情,因爲自己從來就沒有打算怪罪於他。不過他的這一行爲倒是出乎意外。 康熙讓張元去撿一塊石頭回來 看着他眼裏不屈的眼神,康熙打心底喜歡這個小夥子。喜歡歸喜歡,但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還是得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於是他讓張元出去撿一塊石頭進來。
張元心裏頭不解,皇帝叫他出來撿石頭是什麼意思,莫非是要用石頭砸死自己?想到這裏,他便去搬了一塊一百多斤的大石頭,搬起來便準備往大堂走,後來仔細一想,好像有點大,皇上讓自己撿石頭,可沒有說讓自己撿多大的的石頭,只要是石頭就行。他靈機一動,在旁邊撿了幾塊小石頭拿回去交差。 皇帝看他撿回來的石頭,神祕的笑了笑,叫人把石頭拿去稱重,一開始大家都不解,石頭稱好了,重三兩多。康熙終於不賣關子了, 說:"按這個石頭的重量,昨晚值班的士兵每人獎賞石頭等量的銀子" 。聽到這裏,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康熙皇帝並沒有把昨晚的事情放在心上,反倒是對他們秉公辦事的獎賞。 聽到這裏,張元懸着的心才落下來,立馬謝過皇帝隆恩,高高興興下去領賞去了。 在歷史上,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當時的總督還在皇帝休息的地方修建了一個亭子,取名爲臥龍亭。 雖然說在電視劇裏有一定的演繹成分,相對歷史誇張了些,但是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如今,臥龍亭作爲一個景區,供大家前去參觀。

這件事相對於歷史上的大事件來說可能只能算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反映了兩個事實。第一件是這件事反映了張家口人民耿直倔強的性格和忠於職守的高尚品質。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康熙帝是非分明,是一個能夠管理好國家的優秀君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