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末期,商纣王昏庸淫逸,造成国家的衰落,而此时的一个小国周却在迅速强大。周武王在姜尚等人的帮助之下,把握有利战机,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商,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这段历史被称为武王伐纣,它是周兴商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其他的相关事件都有着重要影响。可就是这样标志性的事件,各种史书中却没有它发生的确切时间。

基于武王伐纣的重要地位,我国将推算武王伐纣的时间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力支持专家们的研究。中国史学界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古文字学家等各方力量也对这个千年悬案进行了严谨认真的考证。

史籍中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武王伐纣的发生时间,但却有间接的天文现象泄露了“天机”。在《洪范篇》中指出武王伐纣时“岁在鹑火”,另外在《淮南子·兵略训》中提及,武王伐纣时部队向东方沿着木星的方向前进,此时空中出现了彗星,头向东,尾向西。这两种天文现象能够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武王伐纣时间的线索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专家的研究下,这层神秘的面纱被一步步揭开。首先,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张钰哲教授曾与助手张培瑜合作用电子计算机推算哈雷彗星回归时间,他们将时间上溯4000年,发现公元前1057—前1056年哈雷彗星的确有过回归。当时所说的彗星现象会不会就是这次哈雷彗星回归呢?另一方面,“岁”指木星,“鹑火”则为黄道十二次之一,相当于狮子宫,根据专家的推算,公元前1057年的确发生过“岁在鹑火”的现象。两方面终于相互印证,再加上后来通过碳14测年代等方法将公元前1057年又后推12年终于得到了一个确凿的答案: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5年。

历史上流传的商纣王形象多是骄奢淫逸或是凶狠残暴的,“纣”这个名字也是后人封给他的。实际上,商纣王的真名叫子辛,也称为“帝辛”。他虽然作为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在统治策略上执行了非常错误的路线,加上专宠妲己,造成了商朝的灭亡。但商纣王也不是一无是处,正史中记载的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并且在对抗东夷的战争中带兵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如此说来,万人唾骂的商纣王还是有些许历史贡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