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在各大社交網站看到知名學者或者明星(比如翟天臨)畢業論文抄襲事件,事件一暴露,學霸人設一夜崩塌。似乎從大學教授到普通學校學生在論文發表和畢業作品方面似乎都深諳抄襲之道,從而形成了一種學術界默認的潛規則。

學術和知識產權從來都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是容不得抄襲的,在我們喫瓜明星和知名學者抄襲事件之餘,也往往會感慨學術界的知識水平了。 其實不僅僅是現在,在古代那些知名詩人、詞人在創作的時候也喜歡“抄襲” ,有的是在前人句子上面稍作改動,化爲己用,有的則是直接一字不改照搬過來。 但是古人寫詩、作詞對前人的抄襲,只是根據一首詩的語境,摘取前人作品中的幾句入詩而已。這就好比我們寫作文,總喜歡引用或化用幾句古詩詞或文言文,使得文章更加出彩一樣, 所以這可不是“侵犯前人知識產權”的行爲,古代的“原創作者”知道了也不會生氣的。 ?

對於古人這種“抄襲”行爲,我們文學分析中被稱作“引用”或“化用” (下文中所提到的“抄襲”只是一種調侃,不要較真) 。 合理地引用古人詩句,這種再創作,往往會使得詩詞更加出彩。所以我們目前耳熟能詳且拍手叫好的一些詩詞,其實很多都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詩句。 不知道這些被“抄襲”的前人,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接下來我們就逐一欣賞一下古人的“抄襲”技能吧: 一、被公認爲抄襲最多的句子 說起被抄襲最多的詩句,目前似乎有一個公論了,那就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 金銅仙人辭漢歌 》裏面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 ”。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句詩幾乎人人都能熟讀,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這句到底出自哪首詩,實在太火了,翻唱版本太多,讓人應接不暇,所以在此說明, 這句詩的“版權”屬於唐朝“詩鬼”李賀! 那這句詩到底有多少翻版呢? 據統計至少被14位歷史著名詩人引用過! 比如主席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北宋朝文壇盟主歐陽修的“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再比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還有明代詩人孫蕡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總之李賀此句一出,唐朝之後的宋、元、金、明、清及近代都有人引用,不禁感嘆,這句詩實在是太香了!

二、光芒掩蓋“版權所有人”的詩句 1、詞壇癡情公子—晏幾道 你說,你抄襲就抄襲吧,竟然抄襲得讓人不知道“版權所有人”是誰,那就過分了,小心“原創作者”跨越生死來和你要版權費呀。這位優秀的“抄襲者”是誰呢?就是最近熱播電視劇《清平樂》裏面晏殊的兒子晏幾道! 晏殊和晏幾道在宋詞中地位非常重要,別人打仗上陣父子兵,他們爺倆兒寫詞也是妥妥的父子組合,而且水平極高。其中晏幾道比較擅長小令,尤其擅長反映男女情愛的主題的詞作。他曾直接抄襲前人詩句,被我們這些矇在鼓裏的誦讀者幾乎奉爲最美詞句,那就是這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你是不是也是因爲這一句喜歡上晏幾道的詞的呢?全文如下:

臨江仙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其實人家晏幾道還是憑實力的,除了“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是抄襲的,這句“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卻是實打實的原創,也曾俘獲了衆多人的“芳心”。 那麼這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的原創者是誰呢? 他是晚唐到五代時期的詩人翁宏。這句詩來源於這首《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這首詩其實寫得及其工麗自然,奈何晏幾道這位富家公子知名度太高,所以引用他的名句就一下子火了起來。是金子總會發光,只不過不一定在自己身上發光,這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的金句便是如此。

2、北宋最亮的星—蘇軾 除了晏幾道這次成功的“抄襲”之外, 他同時代的一位北宋最耀眼的明星蘇軾也不甘落後。 你肯定知道蘇軾的那句“ 此心安處是吾鄉 ”吧,沒錯, 蘇軾這句也是“抄襲”! 蘇軾這首詞全文如下: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那這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抄襲”的誰的呢?不是別人,正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白居易這下可虧大了,同樣作爲超級大咖,卻被後人“蓋了帽”。老白,別急,我來替你“翻案”! 其實這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化用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的一句詩,全文如下: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 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就是這句“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被蘇軾巧妙重新組合了一番,結果此句一出,竟成爲千古名句!看到這,白居易估計也不得不接受事實了。

3、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 北宋名人太多,只是看電視劇《清平樂》,裏面的“背誦全文天團”就讓我們瑟瑟發抖, 所以說起“抄襲”的高超,還有一位,那就是蘇軾的老師,北宋王朝一代文壇盟主歐陽修。 歐陽修是北宋王朝文學的引路人,他領導了北宋的“古文運動”一洗北宋此前晦澀難懂、追求辭藻華麗,不求文章內容的文風,而且善於提拔後進,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有六位,除了他自己,其餘五位全是他提拔的,簡直是北宋文學繁盛的奠基人 。他的詩、詞、文章樣樣都是“王者級別”,所以“抄襲”前人詩句對他來說也是小菜一碟。那麼歐陽修“抄襲”的是哪一首?就是那句“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

這句“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是歐陽修在洛陽的時候和好友梅堯臣一起同遊寫下的,也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著名詞篇《浪淘沙》,全文如下: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詞中那種面對聚散離合的灑脫和淡淡傷感的情懷,一直讓人動容,與宋代詩祖梅堯臣的深厚友情也一直被傳爲佳話。可這句“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卻是化用前人的。句子原版來源於唐朝著名詩人司空圖的《酒泉子》,全文如下: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 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 旋開旋落旋成空,白髮多情人更惜。 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司空圖的這一首《酒泉子》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在詩文中未提一字,卻把愛國之思深藏其中,也是難得名篇!只怪歐陽修太有名氣了吧,還是掩蓋了原著的鋒芒。

三、抄襲水平一般,讓原創作者絲毫沒有危機感的詩句。 剛纔我們說了“抄襲達人”晏幾道、蘇軾和歐陽修,他們把人家的原創用到自己詩詞裏,害得我們都不知道原創是誰,真可謂登峯造極了。接下來有一位失敗的“抄襲者”,直接引用前人詩句,卻並沒有掩蓋原創的鋒芒。那就是這句“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

這句“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很多人也知道,而且愛好詩詞的人,一般也知道原創作者是誰,那就是五代的詩人牛希濟,全文如下: 生查子 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 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 回首猶重道: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所以有一次我發了一首北宋詩人賀鑄的一首《綠羅裙》,紛紛被挖,說賀鑄“盜竊”了牛希濟的“版權”,場面一度尷尬,賀鑄的《綠羅裙》全文如下: 東風柳陌長,閉月花房小。 應念畫眉人,拂鏡啼新曉。 傷心南浦波,回首青門道。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這是賀鑄一首懷念“老相好”的詞,詞中對戀人過往拂鏡畫眉的神態描繪得生動細膩,算得上是一首上好的情書,但誰讓這一句“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太有名了,讓讀者早就記住了原創牛希濟。

除了這些,其實在古詩詞中還有很多詩人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的現象,比如納蘭容若的“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就是引用唐朝詩人駱賓王的“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不把丹心比玄石, 惟將濁水況清塵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 還有最近詩詞大會上一舉奪冠的才女陳更,他作了一首詩,“ 心有靈犀一點通,乞腦剜身結願重。離魂暗逐郎行遠,滿階梧葉月明中。 ”四句話全部是原文引用古人詩句,但其中的相思意境卻哀婉動人。

所以啊,能巧妙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詩句,是非常實用而又有效的作詩方法,中國古代詩詞從《詩經》到元曲,燦若星河,若是我們能博覽羣書,熟讀古詩詞,必要時引用一兩句那也是錦上添花的。古人之所以能夠“抄襲”得如魚得水,不正是因爲他們飽讀詩書的緣故嗎?現在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讀書呢? ? 文章爲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任何平臺。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評論、點贊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