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是一種說服力的對決,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很多時候,不是簡單地說個“不”字就可以的,還需要讓別人接受“不”。

  成爲管理者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懂得說“不”,善於說“不”。如何說服你的下屬接受你的“不”呢?

  一、讓人覺得被拒絕

  有利有個作者出版了一本關於《易經》的書,通過層層關係找到我的朋友,想請他寫一個序言。我這個朋友仔細地看了書稿的目錄與樣章之後拒絕了。他是怎麼拒絕的呢——

  “這個書稿我看了之後,覺得很好。但是好在哪裏呢?我也說不出來,因爲我對《易經》比較陌生。外行寫序,很難出彩。多年前我出過一本書,輾轉請了某位名人幫我寫了一個序言。因爲那位名人對於我以及我書裏的內容都不怎麼了解,所以寫的序言有點兒言之無物。而我雖不滿意,又不好意思不用。

  你願意你書中的序言言之無物嗎?不願意吧?所以呢,我還是不寫爲好。”這樣的拒絕讓人聽了容易接受,因爲它對被拒絕者是有利的。被拒絕者之所以不願接受“不”,是因爲自己的欲求沒有被滿足。就寫序來說,作者的欲求是希望序言幫書稿增光添彩。如果讓他確信“我”寫的序言不能出彩甚至可能讓整本書失分,那麼“被拒絕”對他來說反而是樂於接受的好事。

  讓被拒絕者感到對自己有利——這是領導常用的拒絕方法。解聘試用期員工(這個工作制約了你的長處,讓你的才能難以有效發揮),拒絕下屬的某項建議,都可以用這個方法。

  二、列舉“是”的種種不是

  “譚經理,看樣子地產三維動畫的春天是過去了,我最近在想,公司應該在現有基礎上適度轉型,涉足一下影視特效……”大老闆問計譚羣。

  “老闆,據我所知,上海甲公司的影視特效部不到半年就被撤銷了,深圳的乙公司轉型做影視特效後,一年多就倒閉了。鼎鼎有名的‘水晶石’,在影視特效上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過嘗試,但一直沒有多大成效。最近,幫李安的《少年派》做特效的國外公司也破產了。”

  “哦,這樣啊。”老闆搔了搔頭,“看來這趟渾水不那麼好蹚。”在說“不”之前,不要急着先給否定答案,再出示論據。你不用說出“不”,只需要列舉那些“是”的種種負面影響。如此一來,對方甚至不用聽到你的結論,心中就已經產生了“不”的答案了。

  三、反覆運用“部分刺激”

  我們曾聽說過——可以負載幾萬噸水壓的堤防,卻因爲螞蟻般的小洞而崩潰的例子。側壁最初只是有很少水量流出而已,但卻因爲不斷地有水劇烈地傾注,最後水如怒濤般地破堤而出。

  這種方法可以適用於說“不”的技巧裏,也就是說,要對不可能全部接受你意見的頑固派說“不”時,得反覆地進行“部分刺激”,從而讓對方全盤地接受你的“不”的意思。

  例如,朋友向你推薦一名大學畢業生,希望在你管轄的部門謀求一個職位,你想在不傷害感情的情形下加以拒絕。這時可以針對年輕人注重個人發展和待遇的想法,找出幾個否定的理由,反覆地說。例如:“我們這裏也有不少大學生,他們都很有才華……”、“這裏的福利待遇都很一般……”、“在這裏幹,實在太委屈你了……”等等。相信那位大學生聽了這些話後,心裏會明白你的潛臺詞。多數時候,不需要你明說,對方也會客氣地向你告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