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一些培訓機構,專門以教育問題少年著稱,推出各式各樣的培訓活動。家住河源的曾女士,就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惠州一間培訓機構,但沒想到孩子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

曾女士7月17日將自己13歲的孩子小凱,送到惠州市啓德青少年行爲輔導中心,參加夏令營活動,沒想到,小凱在參加活動的第三天,發生了意外。

小凱的母親 曾靜純:

“急診醫生跟我們說

小孩到醫院的時候

已經是無呼吸 無心跳

已經昏迷狀態了”

一個好端端的孩子,爲何會突然死亡呢?

惠州市啓德青少年行爲輔導中心負責人 薛校長:

“三天時間裏我們去醫院看病

都有去了兩次

(那孩子是在學校發病的)

(還是在醫院發病的)

他的病在我們這裏就已經有了

只是死在了醫院裏”

據瞭解,小凱患有2型糖尿病。薛校長表示,他們每天都有帶孩子去看病,只是沒想到,第三天發病太過突然,沒能搶救回來。

經過法醫鑑定,小凱屬於心源性猝死。但令曾女士十分不解的是,她在孩子的身上,發現了20多處傷痕。

小凱的母親 曾靜純:

“全都是青的

這個手都已經青到裂了

還有這個腿都是傷

好像有20多處傷痕”

那麼,在這三天的時間裏,小凱到底經歷了什麼?爲何身上會出現如此多的傷痕呢?

惠州市啓德青少年行爲輔導中心負責人 薛校長:

“(他身上的傷痕是怎麼來的呢)

這個我不知道 什麼都不知道

(您不清楚是吧)

對 什麼都不清楚”

對於孩子身上離奇的傷痕,薛校長始終說不知情。

而當地警方就表示,他們已經立案,經過幾個月時間偵辦,已經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將在近日完成核查工作之後,向家屬公佈。

這類事件反映的教育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

之前就有“楊永信”“13號室的叫聲”“電擊戒網癮”“特訓學校”戒網癮事件,餘熱未盡,又來一個教育問題兒童夏令營。在教育的路上,還有多少家長誤入“特訓”歧途,越走越偏?

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可不論怎麼改變,都不能違背青少年成長和教育規律。家長不能把管教叛逆、問題孩子單純寄希望於所謂“特訓”。

不是說“特訓”的存在沒有合理性,而是孩子的心性、品行以及心理等的養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這背後,是一些家長“操之過急”的浮躁心態和“坐享其成”的功利之心。而這些,恰恰被一些追逐利益的個人、機構鑽了空子。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