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拍攝《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等電影,都是達米恩與賈斯汀合作的,兩人就像回到了大學時代,互相扶持着走在電影之路上。《愛樂之城》的大獲成功讓達米恩·查澤雷一時間成爲業內炙手可熱的人物,人們紛紛議論着他年少有爲,在如此年輕的時候便榮獲了無數電影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夢想。

2017年1月9日第74屆美國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愛樂之城》歷史性地“七發全中”,攬獲七項大獎。這是達米恩·查澤雷導演的第三部電影。站在領獎臺上的達米恩·查澤雷說:“我現在正處於眩暈狀態。”而他註定還要繼續“眩暈”下去,十幾天之後,剛剛過完32歲生日的他摘得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桂冠。 《愛樂之城》的大獲成功讓達米恩·查澤雷一時間成爲業內炙手可熱的人物,人們紛紛議論着他年少有爲,在如此年輕的時候便榮獲了無數電影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夢想。但達米恩很快便又投入到工作中,着手籌備下一部影片的拍攝,獲獎於他已經成爲翻頁的歷史。有記者問他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個無比幸運的人,達米恩只是平靜地說,“我只是個堅持追夢的傻瓜。” 達米恩·查澤雷1985年1月生於美國羅德島州的州府普羅維登斯。母親西莉亞·沙澤勒是一位作家,同時也是新澤西大學的歷史教授。父親是法國人,計算機領域的專家,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幼年時期的達米恩受父親愛好的影響,一度瘋狂迷戀爵士樂。高中時期爲了組建自己的樂隊,他每天堅持練習打鼓6個小時。“我坐在椅子上整整6個小時,除了打鼓之外什麼也不做。不論是寒冬還是盛夏,天天如此。”堅持不懈的刻苦練習不僅使達米恩的手掌上磨起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太過專心的他連腿上都磨出了血。後來他在拍攝《爆裂鼓手》時生動地再現了這一情節,影片講述的是逐夢的年輕爵士鼓手與他的嚴師之間的故事,一個年輕人追求音樂夢想的小故事被達米恩拍得張力十足,令人血脈僨張,影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的5項提名。當很多人質疑這部片子時,達米恩表示,比起與生俱來的天才或者超能力,他覺得鳳凰涅槃更加動人。這句話像是在解釋他自己的拍攝意圖,更像是在預言他本人的未來。
達米恩·查澤雷
高中畢業後,達米恩考入哈佛大學視覺及環境研究專業,這是個研究紀錄片的偏冷門學科,裏面的學生很少,但達米恩卻學到了很多紮實的專業知識。早在他5歲第一次看到動畫電影《灰姑娘》的時候,達米恩就深深被電影藝術所吸引。從那時起他就有個夢想:以後自己來拍一部電影,成爲像沃爾特·迪士尼那樣的人。在課餘時間,他沒忘記自己的音樂愛好,和室友賈斯汀·赫爾維茨一起組建了一支名叫Chester French的獨立流行樂隊。幾個人一起經常爲了商量曲子、排歌佈陣而忙活到大半夜。後來拍攝《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等電影,都是達米恩與賈斯汀合作的,兩人就像回到了大學時代,互相扶持着走在電影之路上。大二的時候,達米恩想更加專注於專業課的學習,因此退出了樂隊。讓他和賈斯汀想不到的是,大四時樂隊被許多唱片商爭搶錄歌。達米恩知道後有些沮喪,可賈斯汀卻不以爲然,他只聳聳肩說,“大約我們註定是個電影人。”一語成讖。 畢業後,爲了電影夢,達米恩去了洛杉磯,開始不停地寫劇本併到處尋找伯樂。就如同《愛樂之城》裏的女主角米婭一樣,初出茅廬的他四處碰壁,沒有人看好他的劇本,投出去的稿子個個石沉大海。有時他拿着劇本的腳本直接上門聯繫製片人,卻被當場轟了出去,甚至連劇本都被列入黑名單中。更讓他悲哀的是,他生活在洛杉磯,守在好萊塢旁邊,看到別人的電影夢都實現了,一部部電影接連上映,他卻還在四處奔波。“我那時感覺自己快崩潰了,覺得自己的電影生涯就像堵車一樣,進退不得。”絕望之中他想過是否應該走一條更易成功的路。幾經猶豫,他還是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一次,偶然路過一所學校,看到校園裏的學生正在爲即將到來的音樂節而忙碌,達米恩靈光乍現,想到自己高中時也有同樣的經歷,因此將高中的經歷改寫成了《爆裂鼓手》。在創作過程中他本想將故事寫得恢宏一些,但由於大場面的劇本很難找到投資商,所以決定先將故事寫小一點,這樣即使沒有人願意出錢開拍,他自己也有能力將它拍出來。獲得投資後,達米恩又將劇本再次濃縮,先拍出一個長達18分鐘的短劇,並在2013年的聖丹斯電影節拿下短片單元的評審團獎,爲後續拍攝的資金提供了充足的準備。不過因爲他改編了自己原先的劇本,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獎項是“最佳改編劇本獎”。就在不少人爲達米恩鳴不平時,達米恩卻表示一點也不在乎:“比起處處被拒的遭遇而言,這簡直像個天堂。” 在此之後達米恩開始着手準備《愛樂之城》。雖然2010年《愛樂之城》的劇本便有了雛形,但由於當時達米恩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新手,因此沒有人願意投資。即使 《爆裂鼓手》的成功讓《愛樂之城》的籌備工作開始提上日程,業內依舊不乏有潑冷水的人。“我們籌備這部電影的時候,肯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別人當成傻子,因爲沒人想做這樣的電影,也沒人認爲這樣的電影應該拍出來。它就像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就像米婭在影片裏的那句臺詞——‘也許這只是一個白日夢,永遠都不會實現’。在籌備電影期間,我們感覺真的就是那樣。我們希望它能實現,但在現實世界裏,沒有任何跡象證明它會實現。所以我對‘做夢的傻瓜’這個說法有深深的共鳴。” 相比於《爆裂鼓手》拿到330萬資金,《愛樂之城》開始只有100萬,中途還經歷了換角色、換投資方等波折。可以說達米恩的成功經歷比影片中女主角米婭的成功更加艱難。在找不到合適主角又遭受撤資的那段時間,達米恩整天走在洛杉磯的街頭,他說從來沒有任何時候感覺自己離堅持了多年的夢想如此近,而這短短的距離卻又遙不可及。影片中的米婭試鏡失敗、個人獨角戲演出失敗、工作處處碰壁,種種情節都如同達米恩生活的縮影。他大概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兒時種下的夢想,卻要爲之付出如此艱辛的努力。米婭在最後一次試鏡中演唱了一首《追夢的傻瓜》,歌曲裏面那個不管不顧爲了夢想願意一次又一次跳入塞納河的人,可以說是達米恩的內心獨白和成爲一個電影人的宣言。在充滿灰暗和失意的洛杉磯,在初來乍到的孤寂和失敗沮喪的境遇中,達米恩這個“追夢的傻瓜”,哪怕再失敗一百次,也絕不後悔最初的選擇。 儘管在拍攝中經歷了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最終他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將整部影片拍攝完成,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爵士樂的唯美與復古電影的深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把“最初的夢想”完整呈現在觀衆面前。影片在電影節上首映後取得了巨大反響,現場所有的人都爲之起立鼓掌——這掌聲帶着對影片的肯定,對爵士樂與經典電影結合的肯定,也帶着對達米恩電影思想的肯定。在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後,曾有記者問達米恩是否覺得興奮,米恩很淡定地回答道:“只要觀衆喜歡它,我就很滿意。” 如今,滿載榮耀和光環的達米恩又回到了他摯愛的片場,做回一個爲各種細節忙前忙後的導演。下一部片子,他將準備拍攝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傳記電影《第一人》。外界很好奇他爲什麼會接手這樣一部影片,但對於達米恩自己而言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就如同他自己所言:“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死心塌地地去追求某個目標或夢想,直到它實現爲止,即使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實現。我和‘夢想家’是有共鳴的。我想借別的人、講別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當然我從未登過月,阿姆斯特朗身上當然有我無法感同身受的東西,但這不代表我不能把它變得很個人化。我覺得對於每一個導演或者講故事的人來說,把別人的故事變得個人化,都是很有挑戰性的。”

獲獎的榮耀和掌聲只是一瞬,但爲夢想而努力的腳步卻不會停歇。達米恩·查澤雷,這個電影界年輕的黑馬,這個從來都不認爲自己是個天才的“追夢傻瓜”,將帶着他的夢想繼續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