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牡丹在家正为无钱买酒菜而发愁,又见儿子从外面哭哭啼啼回家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白牡丹询问为什么挨打,白氏郎诉说被打的经过,白牡丹听了儿子的哭诉,又心疼又难过,抓起了烧火棍,把气撒在灶王爷头上,她气愤地说:“灶王爷啊灶王爷,你都看见了,孩子在外面挨打受气,俺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帮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腊月二十三这天,白牡丹吩咐白氏郎,跟着村里的孩子到山上去拾柴,自己在家准备些酒菜,为灶王爷辞灶送行。

在泰山脚下的民间传说里,八仙中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生了个儿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先也在泰山修炼,看够了别人鄙视的目光,听够人们的说三道四,只好带着白氏郎到东南方向的徂徕山下安家落户。 冬去春来,夏秋交替,过了十年,白氏郎长得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却不知道父亲是谁,村里的孩子看他没爹,合伙欺负他,挨打受气是常有的事。 腊月二十三这天,白牡丹吩咐白氏郎,跟着村里的孩子到山上去拾柴,自己在家准备些酒菜,为灶王爷辞灶送行。 白氏郎和伙伴们到了山上,岁数大的孩子说玩轮流做皇帝的游戏,他们把柴筐摞起来当宝座,谁能爬上去坐在上边,谁就是皇帝,大家都得听他的。

大家七手八脚摞好了柴筐,一个个轮流着往上爬,柴筐摇摇晃晃,孩子们一个个被摔了下来,最后轮到白氏郎,只见他平心静气,稳抓柴筐,轻挪双脚,晃晃悠悠爬了上去,转过脸坐在顶上。 这群孩子平日里都看不起白氏郎,说他是有娘生无爹养的“私生子”,谁肯认他做皇帝,把他拖下来,你一拳,我一脚,把白氏郎打得鼻青眼肿,然后一哄而散。

白牡丹在家正为无钱买酒菜而发愁,又见儿子从外面哭哭啼啼回家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白牡丹询问为什么挨打,白氏郎诉说被打的经过,白牡丹听了儿子的哭诉,又心疼又难过,抓起了烧火棍,把气撒在灶王爷头上,她气愤地说:“灶王爷啊灶王爷,你都看见了,孩子在外面挨打受气,俺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帮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 她一边骂,一边打,几烧火棍下去,灶王爷被打得面目全非。

灶王爷心想:别人家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白氏郎家不招待也就罢了,还无缘无故打我,拿灶王爷不当干部,非常委屈。到了天庭,把白牡丹的气话添枝加叶汇报了玉皇大帝,玉帝闻听此言,勃然大怒,吩咐天兵天将,到了龙节这天,抽掉白氏郎的龙筋,不能让他当皇帝。 白氏郎自从上次挨了打,他只能一个人上山拾柴。有一天,他正在拾柴,迎面走来一个白胡子老头,长得仙风道骨,对他说:“孩子,你本是真龙天子,今后能做皇帝的,可是,只因你娘在气头上说了牢骚话,被灶王爷夸大其词的汇报给玉帝,玉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在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无法补救了,只要你在行刑时咬紧牙关挺住,保住你的龙口玉牙,还能说什么成什么。”说完飘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一场梦,非常害怕,回家告诉了母亲,白牡丹后悔自己说话口无遮拦,害了儿子,母子抱头痛哭。 转眼之间,龙节已到,只见乌云压顶,笼罩在白家院子里,白氏郎正在劈柴,“咔嚓”一声响雷,白氏郎应声倒地,天兵天将开始抽他的筋,那脱胎换骨般地疼痛,白氏郎咬紧牙关,竟然挺了过来。 从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爷,恨透了所有的神仙,他发誓,要把神仙们都扣押起来,以报抽筋之仇。 可是,白家穷得连箱子、盒子都没有,拿什么装众神仙。他突然看到自己上山装水喝的葫芦,提在手里,大声喊道:“灶王爷,你在玉皇大帝面前说我的坏话,害得我成了废人,你到我葫芦里享福吧!”

因为白氏郎有龙牙玉口,他的话就是圣旨,只听得“嗖”的一声,灶王爷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 白氏郎离开家,提着葫芦走遍全国的名山大川,见庙就进,见神就收,葫芦里装满了各地的神仙,他又回到泰山,想把他们都压在泰山底下。 白氏郎刚过红门,迎面走来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他觉得有些面熟,似曾见过面,随口问道:“你是何人,报上名来。” 老者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吕洞宾。”

白氏郎突然想起了给他报信的白胡子老头,原来是他的生父吕洞宾,不禁大吃一惊,将葫芦掉在地上摔成两半,各路神仙连滚带爬,躲进一个山洞,吕洞宾数也数不清,把此洞取名“神仙洞”,后人在这里起楼建阁,顺吕祖之意,取名“万仙楼”。 灶王爷跑得快,他狼狈地跑回灶堂,吕洞宾怕他再惹是生非,对他诫勉谈话,并在灶王的神像旁写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予以训诫。

吕洞宾把一柄“断烦恼、避磨难、呼风唤雨”的青龙宝剑交给白氏郎,把他送回了徂徕山。

从此,白氏郎用他的青龙宝剑斩妖除魔,保护着这里的百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