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天,第十九個記者節!全省近50名青年記者編輯在巴中是這樣過的......

11月8日是中國第十九個記者節,

由四川省記協、巴中市委宣傳部主辦的

“傳承紅色基因 聚焦鄉村振興”

四川省青年編輯記者巴中行在巴中正式啓動

來自成都、達州、廣元等

全省多個市州青年編輯記者走進巴中

據悉,在爲期4天的集中採訪中,來自全省省級和市州報紙、電視臺等近50名青年記者編輯們將深入到巴中恩陽機場、巴陝高速陳家山隧道和恩陽區下八廟鎮萬壽村等地採訪,探尋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城市巴中的發展密碼。

今天,他們去了這些地方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

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書館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始建於1951年,1984年7月正式落成對外開放,是收藏、研究、展示、宣傳、交流紅四方面軍和川陝蘇區歷史文物的綜合性博物館,同時肩負巴中市博物館的職能。佔地面積16032.78平方米,陳列展示面積1950平方米。主體建築爲陳列大樓、紅軍石刻陳列園、文物庫房、觀光廊榭,整個建築雄偉壯觀,綠樹紅牆渾然一體。現有館藏文物資料2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85件,三級文物2307件。

將帥碑林

爲了紀念和緬懷紅四方面軍將士的豐功偉績,1993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川陝蘇區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歷史文化名城巴中市城郊南龕山頂的200餘畝土地上建立的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現已建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紀念園、紀念長廊、紅軍英名紀念碑、紅軍陵園、楹聯碑長廊、標誌碑、觀景臺、奉獻碑、劉伯堅烈士紀念像園、吳瑞林將軍紀念碑、將帥碑林紀念館和紅軍紀念碑等景點。園區內安放“殲六”飛機一架,“三七”高炮二門,栽植各種名貴樹木一萬餘株。共嵌碑4280餘塊,紅軍個人紀念單碑3280塊。

南龕石窟

漫步於南龕石窟,放眼望去,或許你會驚歎於南龕摩崖造像的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色彩之豔麗。然而,當你沿着石壁輕輕觸摸那些或隱或現的題刻、題記時,也許你更能感受到那份撲面而來的千年巴州古樸厚重的文化氣息。南龕石刻主要由造像、造像記、裝彩記、修繕記、題名錶、藝術字及大量的詩詞歌賦組成,如一部刻在崖壁上的史書,爲我們逐一解讀那些塵封的往事;又似一幅濃墨重彩的壯美畫卷爲我們展現那千年古寺的奇容秀貌。南龕石刻是史、是詩,是景、更是畫!

巴中恩陽機場

巴中恩陽機場作爲我市第一個機場,2016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巴中恩陽機場本期工程按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9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000噸目標設計,飛行區指標4C。巴中恩陽機場建成通航,對構建四川立體交通網絡、形成全省航空運輸規模化網絡化經營、促進巴中全域旅遊事業發展、推動秦巴山連片地區及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將爲完善四川省民用機場佈局、加強國防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恩陽萬壽村

恩陽區萬壽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從區位上看,萬壽村緊鄰成巴高速觀音庵出口,距巴中恩陽機場13公里,是名副其實的“入巴第一村”、川東北旅遊環線上的重要交通節點;從自然資源看,這裏有風光秀麗的萬壽山,有波光瀲灩的萬壽湖,有天朗氣清的怡居環境,有上千年的長壽文化,全村現有80歲以上老人54人,其中百歲老人7人。2018年2月,萬壽養生谷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省記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次活動是爲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踐行“走轉改”,提升新聞工作者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旨在通過這次活動,學習習近平新聞思想,參觀革命老區紅色遺址,學習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學習老區人民不屈不撓的創新精神和奮鬥精神,採訪老區幹部羣衆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的先進典型,爲巴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鼓與呼。

來源:部分消息來源於中國·巴中

編輯:尹苒 審覈:陳連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