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彭士祿院士,在回憶過往時,總是非常謙虛的說:“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建核潛艇,一是建核電站”,如此胸襟令人敬佩,同樣也值得國人敬禮。其後,爲了讓全研究室人員儘快的精通和動力,彭士祿院士和韓鐸等科學家在反應堆研究室內開始系統的講授反應堆物理、應對熱工水力、核動力裝置等課程,爲中國的核動力專業後備人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引言 從古至今,影響歷史更新迭代的因素有很多,而軍事武器裝備先進與否亦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唐代詩人王維《老將行》“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就生動說明了武器的重要性。隨着時間推移,世界安全形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代軍事武器的發展則也更爲活躍。出於各自國家利益的需要,各主要國家也不斷的推進新軍事變革,確定新戰略目標,大力發展新型作戰力量。 01 雖然目前國際安全環境總體保持穩定, 和平和發展仍是時代主題。 包括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危險形勢時刻在提高。 作爲中國海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航母殺手”的核潛艇。因爲具有超強的隱蔽性,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軍事裝備,也被許多軍事迷稱之爲“定海神針”。 說起核潛艇就必須提起“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院士。
▲航母 彭士祿院士的童年是在顛沛流離的歲月裏度過的。由於父親是中國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背景下,僅僅三歲時,母親就被軍閥殺害。到了四歲,父親在領導工人運動時也在上海英勇犧牲。從此,失去雙親的彭士祿兄弟倆,在地下黨組織的掩護下,開始不停的輾轉安頓在貧苦老鄉家裏,時常要躲避國民政府的追捕。
▲彭湃劇照 由於內部出現叛徒,八歲的彭士祿被敵人抓獲,隨同撫養和照顧他的兩位老鄉一起進入監獄。但即使面對敵人的殘刑拷打。直至犧牲自己的性命,都沒有暴露小彭士祿的真實身份。一年後,才被釋放出獄。1936年,無依無靠、四處流浪的彭士祿在街上乞討度日時,再次被敵人逮捕。幸虧在祖母以及有關愛國人士的斡旋下,才把他營救出獄。終於在1940年底安頓下來,被黨組織送到延安青年幹部學院學習。通過自己的勤奮刻苦,基礎知識比較差的他,成爲了科學技術幹部儲備人才。 02 解放初期,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爭取到了去蘇聯留學深造的名額。1 954年蘇聯留學期間的彭士祿,應國家的需要和安排,放棄原來所學專業。從零開始學習原子能核動力專業。隨後,於1958年學成回國,開始參與我國核潛艇研製項目。以及核動力裝置方面的研究。
▲彭士祿 當時一窮二白的年代背景下,我國科技工作人員自主研發的道路,要想有所突破,可謂是困難重重。但是經過彭士祿與同事們的刻苦鑽研,僅僅經過一代人的努力, 於1970年我國的把第一代攻擊艦和核潛艇研製成功了。 ▲攻擊艦 作爲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的彭士祿,不但親自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工作,並且對核潛艇設計、研製、生產的許多重大問題,也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當時,我國核潛艇技術,各方面的性能、工藝參數等各項指標,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核潛艇 03 20世紀80年代初。 由於我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彭士祿院士又從軍工轉入到了民用領域。並且擔任了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 對於核電站的投資、精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具體措施提出了覈定的建設時間價值觀念,爲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其後,爲了讓全研究室人員儘快的精通和動力,彭士祿院士和韓鐸等科學家在反應堆研究室內開始系統的講授反應堆物理、應對熱工水力、核動力裝置等課程,爲中國的核動力專業後備人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大亞灣核電站 到了1986年,彭士祿院士擔任核電站秦山二期聯運公司董事長,期間主導了自主設計核電站機組的具體方案以及施工措施,爲二期工程提供了一些可靠依據。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彭士祿院士,在回憶過往時,總是非常謙虛的說:“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建核潛艇,一是建核電站”,如此胸襟令人敬佩,同樣也值得國人敬禮。 如果要用什麼詞來形容他,或許最合適的便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國士無雙”一語。 ▲彭士祿近期照 結語 美國總統肯尼迪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 “不要說國家給了你什麼,而是你能夠給國傢什麼” 。彭士祿老人用他一生默默無聞的奉獻,告訴我們:做什麼樣的人,纔是這個時代學習的楷模。他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後輩們學習和致敬。 參考資料: 《老將行》

《史記·淮陰侯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