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無人機、智能AR眼鏡、智能雲相機、車載多屏方案、各種ADAS/DMS設備、電力巡檢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DEMO演示、高性能AI開發主板......這一長串智能化產品,並不是某大型AI博覽會的現場,而是11月8日下午在北京金融街國際酒店的五樓,一場題爲“潤和軟件AI+戰略發佈會暨潤和AI生態孵化產品展示會”上的展品,他們都是潤和軟件AI開發平臺所孵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

  

發佈會震憾現場實錄

  來自中國科學院、ARM、華爲海思、Intel、地平線機器人、96Boards、南瑞集團、宙心科技等業界專家學者、企業領袖應邀出席並做主題演講。

  

雙路佈局,打造從芯片到應用的軟硬件一體化AI平臺

  在11月8日的戰略發佈會上, 潤和軟件總裁陳斌正式宣佈了AI+業務戰略,提出潤和軟件將轉型爲一家提供從芯片到應用的軟硬件一體化AI解決方案與綜合服務的科技公司,並一口氣發佈了包括大名鼎鼎HiKey960、Hikey970在內的六大高性能AI開發平臺,全面聚焦IoT端側智能與邊緣計算。

  

潤和軟件總裁陳斌在發佈會作精彩演講

  潤和軟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通過與衆多行業頭部企業的深度合作,已經在芯片、嵌入式設備、能源、汽車、零售、金融科技等領域沉澱了足夠的行業洞察、技術積累與專業團隊。當前,潤和軟件已擁有從芯片到應用場景全棧式AI技術開發與一體化的整合能力 。

  

發佈會的展廳裏,高性能AI開發平臺以及智能化產品受到近200名與會代表的關注

  在發佈會上,陳斌詳細地向與會者介紹了潤和軟件在AI領域已經形成的平臺化能力矩陣——HiHope-AI平臺,他說:該平臺分爲軟件系統、硬件計算、芯片支撐三大部分,能夠全面實現與當前主流ARM芯片平臺、Android/Linux/Rtos/LiteOS等操作系統、各種AI計算引擎和深度學習框架、各類雲平臺等的無縫對接,並向產業鏈各環節的開發者提供一整套簡潔的SDK。

  早在2016年,陳斌就積極推動潤和加盟Linaro國際開源代碼組織,併成爲旗下96Boards的核心成員,後來的發展證明,這是潤和軟件最終走上AI之路的關鍵里程碑。而與華爲海思的長期戰略合作,則讓潤和軟件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站上了國內AI領域的技術最高點,世界上第一款內置NPU的AI芯片麒麟970,潤和軟件爲其研發提供了大力的軟件技術支持。

  繼HiHope-AI一體化平臺之後,陳斌又重點介紹了今年四月份上線的HiHope-AI開源社區,這個社區旨在爲業界提供軟硬件一體化高性能開發平臺,以全面降低當前AI開發的技術門檻,加速產品化進程 。

  

  據瞭解,HiHope-AI開源社區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300多名資深工程師,在人工智能、ADAS、物聯傳感、圖像處理、音視頻、Linux內核、Android系統、Ubuntu/Debian等Linux發行版、驅動開發、自動化測試、硬件設計、硬件認證等核心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Idea與Demo。更值得關注的是,包括華爲海思、德州儀器、英飛凌、MICROCHIP、日本瑞薩、高通、索喜、全智等主流芯片公司都已經入駐,而地平線、比特大陸等芯片平臺也確認即將入駐,HiHope-AI開源社區正在成爲主流AI芯片公司的一站式開放平臺。

  不僅如此,潤和軟件依託自身強大的技術能力自主研發了一整套AI評測工具,能夠同時面向AI芯片、AI應用場景兩大環節提供一站式評測服務,爲客戶提供算法模型和AI芯片的第三方客觀評價,包括評測AI芯片性能、AI算法模型性能、可定製化行業的評測方案、可積累的行業測試數據集,等等。目前該套AI評測工具已經全面應用於多家AI芯片平臺的評測服務。

  在本次發佈會上,潤和軟件與地平線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面向智能電網,智能汽車等市場方向共享技術與客戶資源。

  

潤和軟件董事長周紅衛(右)與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簽約臺前握手

  

與會專家認爲:六大關鍵優勢是潤和進軍AI產業的底氣

  11月8日的發佈會上,與會專家指出了當前國內AI產業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高價值的商業化落地有瓶頸;二是產業鏈碎片化趨勢明顯,缺少統一高效率的通用賦能平臺,從業者的開發與運營成本都比較高;三是產品化門檻高;四是當前國內AI初創企業規模普遍較小。 如何破解這四大發展瓶頸?他們認爲,在AI時代,場景應用決定軟件算法,軟件算法決定芯片與硬件。潤和軟件經過十多年的專業軟件服務,在芯片、嵌入式設備、能源、汽車、零售等領域積累了很多優質的頭部客戶資源,更是形成了自己對多個行業場景應用的深度洞察與技術積累,潤和軟件AI業務的開展,是在公司已有技術及客戶資源的基礎上,順勢而爲。

  

  同時,潤和軟件將多年的技術積累重新整合爲一個面向AI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一體化平臺,將能極大緩解產業鏈的碎片化趨勢,交鑰匙模式則能顯著降低各個開發環節的摩擦成本與產品化門檻。

  

潤和軟件的AI專家(左)在向到場客戶介紹智能芯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