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55試驗設計局順勢設計了一款新型高空戰鬥機,以米格-3爲基礎設計,並送往蘇聯空軍科學研究所和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審議,1942年夏天新型高空戰鬥機的模型通過審查和批准,這架飛機最初是爲AM-37發動機設計的。米格的第155試驗設計局曾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建立了鮮爲人知的高空戰鬥機,米格-11戰鬥機及其改裝項目,米格-11的研製編號爲I-220(A),這架飛機的下場很悲慘,簡直是一點名分都沒有撈到,因而被稱爲“不配擁有姓名的高空戰鬥機”,至於爲何有這個侮辱性的稱呼,我們下面分解。

儘管很多人喜歡以米高揚的稱呼來代替米格設局的名稱,其實米格是兩個人的名字,阿爾喬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兩人的合稱。米格家族建造了許多出色的戰鬥機,但也有一些戰鬥機沒有獲得好結果。米格的第155試驗設計局曾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建立了鮮爲人知的高空戰鬥機,米格-11戰鬥機及其改裝項目,米格-11的研製編號爲I-220(A),這架飛機的下場很悲慘,簡直是一點名分都沒有撈到,因而被稱爲“不配擁有姓名的高空戰鬥機”,至於爲何有這個侮辱性的稱呼,我們下面分解。是什麼導致米格-11戰鬥機生命的終結呢?
米格-11戰鬥機發展道路艱難,外部因素阻礙太多,一無所獲。故事的開端發生在前蘇聯最艱難的時刻,即1941年7月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時間。爲了攔截德軍的轟炸機,蘇聯空軍要求研製一系列的高空攔截飛機,即A系列戰鬥機。第155試驗設計局順勢設計了一款新型高空戰鬥機,以米格-3爲基礎設計,並送往蘇聯空軍科學研究所和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審議,1942年夏天新型高空戰鬥機的模型通過審查和批准,這架飛機最初是爲AM-37發動機設計的。I-220機長9.5米、高3.66米、翼展11米,航速最大達695公里/小時,航程達660公里,爬升11000米,機組人員爲1人。
該機將發動機冷卻器、滑油冷卻器以及熱交換器的進氣口全部集中在了機翼前緣根部,因而具有無以倫比的小風阻特徵,起落架部分增加了強度,以利於在野戰機場起降。機載火力也得到了加強武器裝備包括兩門20毫米什皮塔利內·沃爾科夫式機翼機關炮,備彈150發,以及兩門12.7毫米口徑機槍,備彈200發。由於AM-37發動機項目下馬了,於是安裝了AM-38F發動機(用於測試的初始階段),之後又換裝了AM-39發動機。
來認識一下和I-220連接的這幾款發動機。AM-37發動機是前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前不久開發的活塞式發動機,是AM-35發動機的小改裝,功率爲1400馬力。AM-38也是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爲AM-34發動機的進一步發展,AM-38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於米格-3和伊爾-2飛機,功率爲1500馬力。AM-38F(AM-38的增強型)是專門爲雙座伊爾-2攻擊機設計的,1943年量產,最大功率高達1700馬力。AM-39由AM-35A發動機改裝而成,應用於I-220戰鬥機,功率1800馬力。
I-220(A)原型機於1942年9月建造完成,到11月20日已經準備好進行工廠測試,可以在整個飛行任務範圍內進行空戰。戰鬥機好不好,主要看發動機,由於引擎故障頻發,許多計劃被打亂。AM-38F發動機延遲交付,所以I-220安裝了正常型號AM-38,1942年12月26日進行首飛,之後動力裝置失靈一直維修到1943年2月1日。在維修過程中,換裝了AM-38F發動機,並對中心設計有一些修改,初步測試表現良好,但都在等待AM-39發動機的試驗版。
1943年5月25日,I-220配備AM-39發動機進行首飛,但隨後戰鬥機的試飛有兩次墜毀、換了五次引擎,最終還是採用AM-38F發動機。在測試中,I-220戰鬥機在2600米的高度達到了652公里/小時的速度。但在最後版本中I-220戰鬥機還是裝備AM-39發動機,武器裝備四門什皮塔利內·沃爾科夫式機翼機關炮,每門備彈100發。後來這架戰鬥機無疾而終,另一架I-225戰鬥機裝備AM-42B發動機和K-300B渦輪增壓器後來居上,具備更高的飛行性能。因此,關於米格-11基本版的所有工作都已停止,之前嘔心瀝血的工作只能付諸東流。
又回到開頭的問題,爲何這架戰鬥機被稱爲“不配擁有姓名的高空戰鬥機”呢?因爲,這架飛機在研製時,始終使用I-220的設計型號,從沒有用過米格-11的稱呼。假如該機能夠批量生產,在米高揚設計局的生產代號纔會是米格-11型戰鬥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