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刀郎,原名羅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同許多歌星一樣,刀郎也出生在一個文藝家庭,父母都是資中縣文工團的工作人員,羅林自幼喜歡音樂也就順理成章。從刀郎的名字”羅林“(爸爸姓羅,媽媽姓林),便可知曉刀朗父母是文化人。

#老照片# 小鎮青年何必心懷遠方。——庫切《青春》 “我戴上帽子就是刀郎,摘了帽子就是羅林,摘了帽子走在大街上沒人能認得出我來”。——刀郎
刀郎,原名羅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同許多歌星一樣,刀郎也出生在一個文藝家庭,父母都是資中縣文工團的工作人員,羅林自幼喜歡音樂也就順理成章。
(千年古鎮;資中羅泉) 從刀郎的名字”羅林“(爸爸姓羅,媽媽姓林),便可知曉刀朗父母是文化人。
羅泉鎮有1700多年的歷史,而且又是三縣交界的交通要道,文風濃郁,而且民風不閉塞。 羅林父母從小就對刀郎進行了很好的音樂薰陶教育。16歲時,因刀郎喜歡音樂,家裏雖然不富裕,但他父母仍是省喫儉用在成都爲刀郎買了一架鋼琴,支持兒子的音樂夢想。
也許就是因爲成長在羅泉鎮,羅林成年後纔會到處流浪,寫出一首首,來自民間,有着最質樸的情感,又充滿滄桑的歌曲。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小鎮青年也有大大的夢想。) 1988年,17歲的羅林高中(資中一中)還未畢業,便跑到內江一個歌廳裏學習鍵盤樂器,醉心於音樂的羅林當然名落深山。
但更悲慘的是,夢想當專業歌手的羅林,高考失敗後去考歌舞團學學員,先彈了兩首鋼琴曲,再唱兩首歌,被招生老師不屑一顧,嫌他太業餘。 真的是”有眼不識金鑲玉“ 雖遭打擊,但刀郎初心不改,1989年18歲羅林決定獨闖外面的世界。 此後在成都、重慶、西藏、西安練攤或在歌廳演唱。 大概是1990年,流浪到成都的羅林和同是內江人的廖健組建自己的樂隊”手術刀“ 廖健是主唱,羅林是鍵盤手,”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外面的世界很殘酷“ 1991年因歌廳生意不好,羅林赴海南發展,樂隊解散。
(廖健後拜李伯雄爲師,成爲著名的巴蜀笑星。) 1991年至1995年羅林在海南唱歌時,組成了”地球之子“樂隊,羅林是鍵盤手,此時羅林的鍵盤已小有名氣,但依然無法生存,樂隊再度解散。 刀郎在海南酒吧演唱時,遇見了新疆姑娘朱梅便隨朱梅來到新疆發展,成立西北音樂工作室,開始了和新疆民樂的親密接觸。而且在朱梅的不離不棄的支持下,刀郎事業開始起步。 2001年,出了一張流行和時尚音樂拼湊的專輯,結果只賣了2000多張,刀郎再遭挫折。 刀郎痛定思痛,此後天天泡圖書館,戈壁灘、到維吾爾族老百姓家採風。
厚積薄發,刀郎的專輯《絲路樂魂》、《西域情歌》等CD的成功上市。 此後爲了面對市場,”刀郎”這個名字橫空出世。 1988年至2001年,整整13年,從17歲的少年到30歲的壯年,從四川到海南,從海南到新疆,行程幾萬裏,羅林終於蛻變成爲了”刀郎“ 其間,前妻楊娜因刀郎事業沒有起色,生下女兒四十天之後,就不告而別,只留下一張字條:"原諒我,我走了,我過不了苦日子,而你也給不了我想要的幸福!"
(刀郎和女兒) 刀郎爲這段感情寫了兩首歌:一首《孩子他媽》隔斷了自己無數的期盼,一首《衝動的懲罰》埋葬了刀郎癡情的初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2004年1月6日,刀朗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面市後,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專輯中的《情人》、《衝動的懲罰》、《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歌曲相繼從新疆火到全國。
當時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都飄蕩着刀郎沙啞滄桑的歌聲,他的聲音彷彿像是從西域大漠吹過來的風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