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庫曼斯坦五個裏海沿岸國家總統在哈薩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簽訂歷史性公約,結束20多年的爭吵,爲共同開發裏海制定規則。該公約規定,非區域國家的武裝力量不得在裏海駐軍,從而排除了美國在裏海沿岸建立軍事基地的可能性。

8月12日,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套,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右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左一)、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右一)、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舉行會晤前集體會見記者併合影。新華社發(阿比洛夫攝)

擱置分歧籤公約

裏海位於歐亞大陸接合處。蘇聯解體前,裏海是蘇聯和伊朗的界湖,兩國通過條約確定了裏海的地位及其使用問題。蘇聯解體後,裏海沿岸國家變成了五個,五國圍繞裏海是湖泊還是海洋、如何分享裏海資源等問題產生了分歧。1996年,裏海五國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談判,協商工作至今已經歷時22年。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俄羅斯總統普京、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伊朗總統魯哈尼12日在阿克套舉行會晤,就裏海法律地位、裏海國家間合作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會晤結束後,五國總統簽署關於裏海法律地位的公約。

公約既沒有將裏海界定爲海,也沒有將其界定爲湖。根據公約,裏海沿岸國家海岸線往外延伸15海里的水域爲該國領海,領海往外再延伸10海里的水域爲該國專屬捕魚區,其他水體以及這些水體的漁業資源將由裏海沿岸五國共同擁有。

公約強調,裏海海底資源將由相鄰國家根據國際法準則通過談判進行分割。對此,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裏海各國應繼續就如何分割海底資源進行談判並簽署額外的協議。

公約還規定,裏海國家有權在裏海海底鋪設油氣管道,但必須獲得管道所經裏海國家同意並符合環保要求。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薩拉別科夫表示,公約將消除阻礙裏海國家有效合作的許多爭議問題。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羅戈津指出,儘管公約不可能解決裏海國家間的所有問題,但至少爲解決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阿塞拜疆議會議員穆薩別科夫說,阿塞拜疆、伊朗及土庫曼斯坦此前在如何劃分裏海南部水域的海底資源問題上存在尖銳分歧,一度幾乎達到要爆發軍事衝突的地步,而公約的簽署將大大緩解三國間的緊張關係。

禁止域外軍力介入

公約規定,非裏海國家不得在裏海駐紮軍隊,裏海國家不得將本國領土提供給第三國來從事危害其他裏海國家的軍事行動。

魯哈尼在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根據公約,非裏海國家不得在裏海設立軍事基地,非裏海國家的軍艦和潛艇不得在裏海活動,非裏海國家的軍機不得在裏海上空飛行,非裏海國家的軍用物資不得通過裏海國家轉運。

阿塞拜疆國際問題專傢什裏耶夫指出,如果此前在裏海問題上俄羅斯最關心的是如何阻止在裏海鋪設油氣管道的話,現在最關心的則是北約國家軍事力量會否進入裏海。

分析人士認爲,近年來,有裏海國家希望藉助域外力量來提升自身在裏海問題上的發言權,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也試圖藉機向該地區全方位滲透。

與此同時,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急劇惡化,北約企圖拉攏部分高加索和中亞國家,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也劍拔弩張。在此背景下,俄伊兩國都擔心西方國家在裏海地區擴大影響力,尤其擔心西方軍事力量進入這一地區。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爲,俄伊兩國放棄此前在裏海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並同意簽署公約,就是希望通過公約阻止西方軍事力量進入裏海威脅俄伊國家安全。

羅戈津認爲,公約以法律形式禁止非裏海國家軍隊出現在裏海地區,這對俄伊兩國有利。

歷史沿革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水域,面積達37萬平方千米以上,富含油氣資源。再加上裏海地理位置特殊,被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與阿塞拜疆包圍,長期爲外部國家與石油巨頭所關注。

以位於裏海沿岸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爲例。早在19世紀末期,巴庫就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產地,一度成爲產量最大的油田,被譽爲“黑金之都”。在蘇聯早期,巴庫也是其最大的石油產地,爲蘇聯取得二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蘇聯曾與伊朗簽署裏海的漁業協議,但並未就裏海定位與油氣資源開發達成共識。蘇聯解體後,美國憑藉其政治與資金優勢再度介入裏海,意圖主導裏海油氣資源的開發,但這也使沿岸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與阿塞拜疆五國在裏海劃界與水體定位等問題上的談判進一步複雜化。

美國能源部曾估算,裏海的石油儲量在900億桶到2000億桶之間,至少約佔世界石油總藏量的8%。裏海的天然氣儲量保守估計約1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量的4.3%。

上世紀90年代,以美英石油公司爲代表的西方石油巨頭紛紛進軍裏海。作爲其結果之一,途經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三國的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線得以建立,成爲獨立於俄羅斯和伊朗外將裏海石油出口至西方的重要通道。

爲了鞏固美國在裏海及中亞的存在,美國軍隊多次意圖向裏海沿岸和中亞滲透。白宮負責安全事務的專家小組和駐歐美軍司令部曾多次有過組建負責裏海事務的指揮部和特種部隊的提議,美國也曾借“911”反恐之機在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建立軍事基地。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1年上臺之初曾意欲建立“裏海五國同盟”,以增強俄羅斯及其能源盟國對世界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同歐佩克分庭抗禮,但長期未能如願。

儘管如此,普京任內以鞏固獨聯體爲先的外交戰略使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聯繫不斷增強,並不斷擠壓美國的存在。2005年,烏茲別克斯坦關閉了美軍駐紮的喀什·卡納巴空軍基地。2014年,在吉爾吉斯斯坦要求下,美軍最終撤出了在中亞最後的軍事基地——瑪納斯空軍基地。

今年4月19日,哈薩克斯坦議會批准了一份美哈兩國政府締結的運輸協議,規定爲了便於美軍維護阿富汗的穩定與重建,允許美軍運往阿富汗的物資使用其位於裏海的阿克陶、庫雷克兩個港口。

這份協議引起了俄羅斯輿論普遍的關注與擔憂。對此,哈外交部長阿布德拉赫曼諾夫11日接受俄媒採訪時表示,哈薩克斯坦不會允許在裏海建立美軍基地。

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12日在裏海峯會上強調,裏海地區不允許任何外來武裝勢力存在,也不允許運送任何軍用物資。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會後表示:“我們的峯會意義非凡,具有劃時代意義……這份有關裏海法律地位的公約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規定了裏海劃定、航行和捕魚的機制,設立了沿岸國家軍事和政治互動的原則,確保裏海只能被和平利用,禁止非沿岸國家的武裝力量使用它。”

(來源:人民網、新華網、澎湃新聞網)

相關文章